廣東經濟穩居老大地位 與江蘇爭奪進入白熱化
廣東與江蘇關于中國經濟“霸主”的爭奪進入白熱化階段。今年廣東能否保住“老大”的地位,“半年報”是一個重要的參考。
兩省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江蘇實現生產總值27604億元,同比增長9.6%;廣東實現GDP28465.92億元,同比增長8.5%。兩相比較,廣東仍領先江蘇861億元,但差距在逐漸縮小。
差距逐漸縮小
據報道,廣東省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上半年江蘇省GDP增速仍然超過廣東,但廣東保住“老大”地位并沒有太大問題,他預計兩省今年全年GDP總量差距會在2000億元左右。
如果考慮廣東下半年GDP占全年比重較大這一特征,全年廣東領先江蘇的差距可能不止2000億元。但即便如此,從2008年領先江蘇5814億元,到逐漸縮小到2000億元,江蘇追趕廣東的勢頭一目了然。
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表示,廣東在進出口方面走得比江蘇早,但產業層次比較低,這也導致在轉型升級中的陣痛要比江蘇大很多。其次,江蘇蘇南、蘇中、蘇北齊頭并進,廣東珠三角與東西北的鴻溝仍很明顯,這對投資等都帶來很大影響。
今年初與幾名網友組成“廣東民間網友考察團”赴江蘇考察的暨南大學胡剛表示,江蘇增速高于廣東有幾個原因:一是近幾年上海龍頭作用明顯,與上海配合默契的江蘇在制造業方面發展也比較快;二是江蘇的工業基礎、勞動力素質等各種經濟發展的基礎比廣東好;三是近年來中國進入重化工業階段后,以政府主導,國企、大企業為主的江蘇等地發展速度會好于以中小企業為主、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廣東和浙江。
投資成廣東砝碼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看,外貿方面,兩省的進出口下降都很明顯,廣東外貿依存度相對更高,因此受沖擊更大;消費方面,廣東上半年社會消費品總額實現12117.18億元,領先江蘇2000多億元,但考慮到廣東人口比江蘇多2500萬,人均消費實際不如江蘇。
在外貿不振和內需溫和的情況下,加大投資成為廣東穩增長保地位的最好選擇。今年以來,廣東在投資方面的力度不斷加大。
今年4月,廣東出臺的《加快推進全省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方案(2013-2015年)》提出,“十二五”時期廣東共安排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07個,總投資約3.51萬億元,計劃完成投資約1.97萬億元。
此后6月印發的《廣東省2013年至2017年高速公路建設計劃》提出,2013年~2017年廣東全省共建設高速公路項目69項、79個路段,共計5464公里,總投資約7226億元。
不過,即便如此,廣東的投資力度仍遠不如江蘇。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9220.22億元,同比增長18.6%;江蘇完成16557億元,同比增長20.1%,不僅在總量上比廣東多7000多億,增速也高于廣東。
縮小區域差距是關鍵
投資在很大程度上跟廣東的區域失衡有關。
在廣東各地級市中,前四名的廣州、深圳、佛山和東莞很強,但第五名的中山到江蘇就只能排在11位。區域失衡嚴重、貧富差距過大,影響了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和內需的擴大。
反觀江蘇,過去也主要靠蘇南,但最近10年來,江蘇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加快蘇北、蘇中地區的發展,如今蘇北、蘇中占GDP總量已經超過40%多。
要保住全國經濟大省的位置,廣東就要努力縮小粵東西北與珠三角的差距。22日,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審議《關于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稿。會議指出,區域發展不平衡,既是廣東發展必須破解的難題,也是廣東加快發展的潛力所在。
按照計劃,未來3年,廣東交通基礎設施的重點在東西北地區。胡春華在今年4月召開的廣東省加快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廣東要下決心經過3~5年的努力,初步建成覆蓋粵東西北的快速交通體系。
胡剛說,粵東和粵西兩端有很長的海岸線,區位條件很好。廣東現在大規模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可以拉動GDP的增長,更重要的是把東西北和珠三角距離拉近,促進一體化發展。“大規?;A設施建設仍很有必要,交通建設將為廣東下一步的發展打下很好的基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