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礦采空致山崩地陷 2020年損失將達850億
煤炭大省山西改革開放以來累計生產原煤100億噸左右,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然而,煤礦開采卻為生態環境本就脆弱的山西留下了大面積的煤礦采空塌陷區,致使數千村莊房屋受損、耕地毀壞以及飲水困難。據山西省國土部門的資料顯示,至2015年,山西煤炭開采導致生態環境經濟損失至少達770億元;至2020年,煤炭開采導致生態環境經濟損失至少達850億元。
山空地陷 災害損失不斷上升
山西省發改委2008年進行摸底調查的結果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累計生產原煤近百億噸,形成63億立方米的采空區,采空區面積5115平方公里,引發的地表沉陷面積達2978平方公里,造成礦山地面塌陷、地裂縫、滑坡、崩塌約2146處,3309個村莊、66萬人受到影響,1082平方公里的耕地、42.6平方公里的林地遭到破壞。
然而,這一數據還在不斷上升。長期研究這一問題的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員李連濟說:“只要有煤炭開采行為,就會形成采空區,而且是采多少煤就會形成多少立方米的采空區。山西近幾年每年的煤炭產量在6億噸以上。因采礦造成的采空區及由此引發的地質沉陷災害,在面積上肯定呈擴大趨勢,受災人口也是逐年增加的。”
山西省發改委地區處副處長張元璧介紹說,煤礦采空造成的災害是一個逐步顯現的過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煤矸石大量堆積,環境污染加重。據介紹,山西煤矸石堆積量已超過10億噸,且以每年5000萬噸的速度增加。矸石中的有害成分通過徑流、淋溶和大氣飄塵,嚴重破壞了周圍的土地、水域和大氣。
其次,水資源漏失量大,人畜飲水困難。采煤造成的水資源破壞面積2萬余平方公里,導致1678個村莊的80萬人口、10萬頭大牲畜飲用水困難。年排放礦井水5億噸,全省受污染的河流長達3753公里,致使太原、大同、陽泉、長治、晉城、臨汾等城市水質含鹽量較原先有不同程度升高。
第三,水土流失面積大,植被破壞嚴重。采煤造成土地裂縫、土壤退化、糧食減產,甚至顆粒無收。
一些專家認為,山西等華北地區所處的地震帶近幾年呈活躍趨勢,采礦造成的大量采空區與其互相影響,一旦發生大的破壞性地震,后果不堪設想。
據山西省國土部門的資料顯示,至2015年,山西煤炭開采破壞生態環境經濟損失至少可達770億元;至2020年,煤炭開采破壞生態環境經濟損失至少可達850億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