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成不良貸款集中地 狂歡最后誰來埋單?
近年來,我國多地銀行不良貸款一再上漲。繼浙江之后,江蘇似也步上后塵,成為新的不良貸款集中誕生地。
“今年1-5月,全國新增不良貸款中江蘇占了40%左右,江蘇部分地區、部分領域不良貸款上升加快,大家猜測是不是江蘇的經濟或金融出了問題,”在6月14日江蘇省工業企業融資洽談活動中,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周學東對外表示,“看似今年冒出的新問題,實際上是往年問題反映在今年的賬面上了。”
從知情人士處獲取的數據,截至4月末,江蘇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870億元,較年初增長240億元左右,增幅45.5%,不良貸款率由年初的1.04%上升至1.4%。盡管有較大幅度增長,該不良率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前瞻網記者獲悉,截至4月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率為1.57%。
“目前,江蘇地區不良貸款余額僅次于浙江,浙江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今年5月份已超1000億元,不良率去年末達到1.6%。”上述知情人士稱。
他表示,2011年,中小外貿企業最先出現危機,浙江地區的不良在2012年集中暴露。而鋼貿和光伏、造船行業問題于2012年集中迸發,這些產業較為集中的江蘇則從當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不良,今年上半年是集中爆發期。
“目前情況來看,鋼貿行業風險和不良已基本暴露完畢,上半年就會見底;光伏行業只有個別大企業出現不良,其他企業不良暴露得并不明顯。這些企業后續是繼續出現不良,還是行業順利渡過低谷,現在還很難說。”蘇南一家大行負責人稱。
恰如其所言,目前造船、光伏等行業仍處于低谷,2013年下半年、2014年乃至今后的賬面不良依然難以猜測。
不過,江蘇、浙江只是全國的一個縮影。中國人民銀行6月7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3》顯示,我國商業銀行2012年末逾期貸款余額為5281億元,比年初增長高達46%,這些潛在不良風險有可能在2013年集中暴露。
蘇南:鋼貿見底 光伏個案
“鋼貿貸款大部分劃歸中小微企業貸款,因此很多銀行蘇南地區的小企業貸款不良率上升很多。”
上海、無錫、蘇州、南京這幾個長三角城市是我國鋼材貿易最為集中的區域。最近幾年,特別是2009年以后,蘇南地區冒出大量鋼材市場,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僅蘇州和無錫兩地鋼材市場大大小小就接近百十家,鋼貿商更不計數。
“2008-2011年是鋼貿商和貸款銀行狂歡的幾年。”上述蘇南大行分行負責人描述道,蘇南地區的鋼材市場基本是由福建人建立起來,這些人出手闊綽,膽子大,經常是一個鋼材市場的小工,工作不久后,就會去周邊地區“復制”一個鋼材市場出來,行業規模急劇膨脹。
同時,鋼貿行業又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銀行也樂見其成。“鋼貿商貸款一是量大,二是收益高,銀行往往要求鋼貿商開銀行承兌,一舉同時做大存、貸款,貸款綜合收益可以達到20%。”該大行分行負責人稱。
無錫農商行一位信貸人士回憶稱,當時銀行會直接找鋼材市場談判,對整個鋼材市場商戶貸款給予打包,大行和股份行具備資金優勢,小銀行則很難搶到。
根據數據了解到,蘇南地區鋼貿貸款目前敞口最大的也是幾家國有大行,主要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
另一份數據顯示,僅蘇州地區,截至銀行開始收縮鋼貿貸款的2012年年中,銀行對轄區40多家鋼材市場貸款余額(包括貸款和承兌)近200億元。
狂歡到了最后,總要有人買單。
2012年初開始,鋼材市場老板陸續有人跑路,鋼貿貸款中重復質押等情況暴露,鋼貿貸款一度被人們形容為“中國版次貸”。當年下半年,為了處理好鋼貿領域貸款,不出現區域金融風險,無錫和蘇州地區的政府、銀監部門、銀行開始齊上陣。
據前瞻網記者獲悉,仍以蘇州地區為例,去年下半年,蘇州銀監局推動建立起化解鋼貿風險的“主牽頭行制度”,即以鋼市為單位、由信用敞口最大行負責鋼市風險處置的牽頭工作,工行、農行、建行、郵儲銀行、江蘇銀行、昆山農商行、太倉農商行、常熟建信村鎮銀行、張家港農商行和吳江農商行等成為牽頭行。
此外,蘇州市銀監部門和政法委、金融辦、法院還成立協調小組,赴福建寧德同當地政府進行工作對接。
“今年上半年,江蘇的監管部門告訴銀行,面對社會對銀行業暴利的詬病,要徹底暴露鋼貿行業不良風險,以收益填補壞賬。截至目前,江蘇鋼貿貸款的不良基本已經暴露見底。”上述知情人士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