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啟動碳交易試點 火電企業“中槍”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權交易啟動,深圳市由此成為我國首家正式啟動碳交易試點的城市。
深圳市將有635家工業企業和200家大型公共建筑被納入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成為首批受控企業。這意味著,這些企業將承擔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強制性義務,否則將面臨處罰。排放超標的企業須到碳交易市場購買配額,配額有盈余的企業則可選擇到碳交易市場出售配額。
毫無疑問,減少碳排放是大勢所趨,而這對于“碳排放大戶”火電企業來說,則面臨著巨大的產業結構調整的壓力。
專家表示,環保工作不達標的火電企業需要購買配額,成本支出會隨之增加。火電企業逐步淘汰容量小、能耗高的小火電機組,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裝機目標迫在眉睫。
火電企業成本支出將大增
目前,納入深圳碳交易試點的635家受控工業企業2010年的排放總量是3173噸,占深圳全市碳排放量的38%,這些企業在2013年至2015年間的配額總量大約是1億多噸,平均每年3000多萬噸。
前瞻網了解到,發改委2011年10月29日下發通知,批準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和深圳7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要求在2013年啟動碳交易試點,2015年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場雛形。
目前廣東23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基本完成歷史碳排放量核查,預計今年第三季度能完成碳排放權配額的初始分配,預計發放的碳排放配額將在億噸以上,為開展碳交易鋪平道路。
盡管我國碳排放交易還僅處于地方性試點階段,但碳排放交易是大勢所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仍以火電為主,表現為火電在電力裝機、發電量的比重分別達到75%、82%左右,火電廠消耗的原煤占全國煤炭消費量的50%以上,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國碳排放量的40%左右。
因此,在碳排放交易逐步啟動以后,發電企業尤其是火電企業將面臨較大的節能減排壓力。
火電機組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據測算,每燃燒1噸煤炭會產生4.12噸的二氧化碳氣體,比石油和天然氣每噸多30%和70%。
專家表示,碳排放權交易立足點是環保,而落腳點則放在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產業,鋼鐵、石化、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首當其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