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外貿面臨三座大山 企業轉型艱難
匯率之痛
徐釗更喜歡和日本客戶打交道,因為他們訂單穩定,付款及時。但徐釗很快發現,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
蘇州恒豐對日出口的產品,主要為自行車、汽車配件及機電類產品。此外,還包括一些服裝和家紡用品。
在今年3月之前,蘇州恒豐與日本客戶的結匯中,日元占比約60%,美元約占40%。
2012年底,蘇州恒豐接下了一筆日本客戶的高檔自行車訂單,均價約150元美元,雙方約定以日元結算。但到今年2月底3月初結匯時,徐釗發現,相比于簽約時匯率已有了10%的落差,而自行車出口的凈利潤也就在10%上下。“由于匯率的影響,單子的利潤全部沒了,只能保本。”徐釗說。
蘇州恒豐每年約出口16萬臺自行車至日本,平均價格在120美元左右,總金額約2000萬美元。“如果全部以日元結算,我們會損失多少?”這顯然讓徐釗坐不住了。
2013年3月,蘇州恒豐總經理帶隊飛赴日本,拜訪多個客戶,并提出兩項請求:改用美元結算和調整出貨時間。
對外貿企業而言,從接單到結匯有較長的周期。以蘇州恒豐的自行車產品為例,一般需60至80天,而這段時間內日元可能出現的大幅貶值讓企業難以承受。縮短交貨時間,有利于規避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因素。
但日本客戶表示,合同已在執行過程中,希望蘇州恒豐遵守雙方商定的價格。同時,對于訂單安排由一年調整為半年的請求,也不贊同。
在一次和年采購量約3000臺自行車的日本客戶反反復復拉鋸后,雙方決定最終各承擔一半。“我們不能太強硬,擔心以后他們不給我們單子。”徐釗說。
相比自行車,損失更大的是家紡類、日用品類等幾乎完全用日元結算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
目前,蘇州恒豐的家紡日用品類產品一年對日出口金額約500余萬美元。“由于匯兌的損失,上半年的利潤率下降了約5個百分點。”徐釗告訴表示。
相較日元的連續貶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升值同樣讓徐釗痛苦不堪。“3月份接的單,匯率還是6.28,到5月份出貨時,已經是6.19了,相差9分,而我們也就2毛錢左右的毛利,這相當于直接拿掉了我們一半的利潤。”徐釗很無奈。
但是,蘇州恒豐仍不得不拼命拿單。“有些市場和客戶是掉不起的,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滾動地拿單,即便喪失利潤,甚至虧損。”徐釗說。
轉型艱難
低迷的國際市場與匯兌損失之外,生產成本的不斷上升也正日益擠壓著企業本已不多的利潤。
在蘇州恒豐下屬的自行車廠,一線工人的工資正以每年最低10%的速度遞增。“你開3000,隔壁工廠開3200,工人立馬就走了。”徐釗說。
他對政府的一些鼓勵政策也不完全贊同。“政府鼓勵的是增長,小企業基數小,增長很容易,而大企業增長相對緩慢。如果沒有增長,就拿不到政府的鼓勵資金。政府應該將重點放在鼓勵一般貿易上,加工貿易雖然看似金額大,但對本地區的經濟拉動效益不如一般貿易。”徐釗說。
嚴酷的環境,倒逼企業不斷創新、增加產品附加值。“比如自行車的顏色單色改成雙色,功能也在提升,企業隨時都在想辦法。”徐釗說。
蘇州恒豐曾將一款自行車的網籃從一個增加至兩個,每輛車的成本增加了1美元,但售價卻可以提高3美元。在另一款車上,蘇州恒豐將摩擦燈調整為LED式,成本增加了0.3美金,但售價提高了2美元。
轉型升級的道路并不好走。徐釗嘗試走出的另一步,是在為日本品牌代工之外,打響自己的品牌。
“我們采取了一些品牌戰略,出口到東歐、中南美洲的產品都打了自己的商標。在日本,我們也希望在日本廠商品牌下能打上自己的商標,小一點也沒關系,先加強宣傳。”徐釗表示。
另一步,則是在終端市場直接設立辦事處。蘇州恒豐為此從外派了員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設立了辦事處,辦理海關手續,和終端超商對接,省去了中間環節。
試運行一段時間后的測算發現,相較于交由中間商代理,自設辦事處可節省約10%至12%的費用。但是,由于超市要求60天的賬期,蘇州恒豐不得不承擔一定的風險。
“外貿企業本身能做的,只是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在市場拓展上多些舉措、多參加展覽會、多在國外設立辦事處,減少中間成本。只有這樣,再看看是不是有希望。”他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