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業附加值升高 “門票經濟”轉變成“產業經濟”
近期來,國內旅游景點掀起“漲價潮”——峨眉山門票從150元直接升到185元,香港迪士尼樂園最高提價幅度超過17%……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假期,“漲價”成為各地景區的流行詞匯。但是,在這股漲價風潮中,唯獨北京的各個景區門票無一漲價。前瞻網記者從北京市旅游委發布的數據了解到,清明假期我市共接待包含北京游客在內的國內旅游者253萬人次,與去年基本持平;旅游總收入則達到11.4億元,同比增長15.4%。在景區門票價格不變、旅游人數持平的背景下,旅游消費為何依然大幅增長?調查發現,北京旅游業附加值的不斷升高,是旅游消費增長的主因。
暖色的燈光映射在薄如蟬翼的牛羊皮上,鑼鼓伴奏的聲音時快時慢、忽高忽低。皮影人物齊聚的這一小小舞臺,上演著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悲喜劇。舞臺前,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屏氣凝神,靜靜欣賞著這種民間戲劇藝術。
這一幕,并不是發生在某個劇院內,而是4月4日晚上8時,什剎海皮影主題酒店大堂內的固定節目:皮影演出。
“看皮影戲是小時候最大的樂趣,沒想到在北京的酒店里又能再一次感受到!”看完演出,來自山西的游客李方贊不絕口。雖然一家三口入住酒店的價格不菲,但他覺得“很值得”。正是這種將皮影文化融入酒店經營的“混搭風”,給皮影酒店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只要旅游企業有創意,產品足夠出色,就能贏得游客的青睞,獲得市場的回報。”北京市旅游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清明節前,以市旅游委推出的追尋紅色印記為主題的旅游推介活動為代表,各區縣和旅游企業組織了多種旅游活動,旅游消費的大幅上漲,正是得益于此。
事實上,游客們來到北京,能玩、能消費的地方越來越豐富,旅游業附加值就能不斷提高。市旅游委相關負責人列舉了清明節期間旅游消費的數據:節日3天,40家重點商業服務業企業累計實現零售額7.1億元,同比增長9.2%;外省市來京旅游者的旅游消費達8.2億元,同比增長16.4%。
“長期以來,旅游業的發展模式和增長方式一直是"以門票經濟打天下"。”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表示,要拉動旅游消費總量,必須打破傳統發展模式、改變旅游增長方式。未來旅游業的轉型升級應該把吃、住、行、娛樂、購物和交通6個要素充分利用起來,將“門票經濟”轉變成“產業經濟”,推動旅游產業市場更加健康穩定運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