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農業產業明顯滯后 力爭2020建成14個產業園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廣東東莞正大力推進農業發展。日前,東莞市出臺《關于推進都市農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發展集生產、生態、生活功能于一體的都市農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水平。
建“接二連三”綜合產業
現代城市要獲得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必須依賴農業的支持和保障,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東莞農業占GDP比重不到1%,農業產業不僅明顯滯后于二、三產業的發展步伐,也相對落后于國內部分同類型城市的發展水平。
傳統農業、城郊農業是當前東莞農業的主要形態。傳統農業、城郊農業由于存在生產投入不足、產業鏈條單一、經濟體系封閉等缺陷,導致農業生產效益低下,農民收入微薄,無法擺脫產業弱質化的地位。
東莞提出建設都市農業,這是利用農業資源和農業景觀,把城市與農村、農業與旅游、生產與加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結合在一起,建立對農業的經濟、生態、社會、文化等多種功能進行全面開發的“接二連三”綜合產業。
東莞都市農業在發揮農業的食品供給、農民就業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將全面開發農業的平衡生態、優化環境、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科普教育等拓展功能。力爭2020年前,形成以園區為平臺,以產業為核心,以科技為動力,基本構建起以“土地集約、田園優美、特色鮮明、技術集成、效益顯著”為標志的都市農業發展體系和科學合理的農業發展格局。
農業實現“六化”目標
東莞提出,都市農業發展要實現“平臺園區化、經營集約化、產業特色化、生產科技化、產品品牌化、形態休閑化”。
在平臺上,實現2020年前,基本建成14個市級農業產業園,每個有農業份額的鎮街建成1-2個300畝以上的農業產業園。
在經營上,將農、林、漁、旅等各大要素集聚整合,統籌開發和集約利用田、園、山資源,推動農林漁綜合發展、農商旅集約經營。2020年前,實現全市規模經營率達80%以上。
在產業上,做大做強荔枝、蔬菜、香蕉、觀賞魚、龜、鱉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花卉苗木、草莓、優質種子種苗、食用菌、生物技術等高效新興產業,積極建設特色產業帶、特色產業村。到2020年前,打造優質荔枝產業帶、名優花卉苗木產業帶、優質蔬菜產業帶、優質香蕉產業帶、時尚荷花產業帶、東江沿線特種水產產業帶、食用菌產業帶和優質園藝作物種子種苗產業帶,同時建設一批示范村。
在生產上,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改造農業、現代設施裝備農業,2020年前,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及先進種養技術覆蓋率保持在95%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以上。
在產品上,力爭在荔枝、香蕉、蔬菜、食用菌、觀賞魚、龜、鱉等方面打造一批具有東莞地方特色的農業品牌。
在形態上,力爭到2020年前,建成觀光休閑農業示范點10-20個,開辟農業旅游線路5-10條。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