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死豬事件發酵 敲響飲用水危機警鐘
水源地之憂
上海黃浦江的“死豬事故”引發了人們對飲用水問題的擔憂。而事實上,近年來,我國大城市飲用水的安全現狀并不樂觀,水環境安全正面臨著嚴重威脅。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國家環保部于2006-2010年先后開展了全國城市、城鎮和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基礎環境調查及評估工作。2009年,全國七大水系總體為輕度污染,但408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仍有28%劣于類水質標準;國家重點監控的26個湖庫中,仍有35%劣于類水質標準。部分湖庫和河流水華頻繁發生,甚至影響到周邊群眾的飲水安全。
環保部的調查還顯示,大中城市中有近1/5的水源存在污染物超標現象。事實上,調查發現的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管理還僅限于常規污染物,有毒有機污染物的監測與管理在大多數地方尚未納入工作范圍。
事實上,水源地污染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生活垃圾污染,二是工業污染。以上海為例,此次“死豬事件”給黃浦江上游水源地提出了嚴重的挑戰。
其實,早在 2004年,江蘇無錫召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現場會議,會上一位水利部官員曾報告稱,“黃浦江上游其他支流水質一般為V類或劣于V類。”而一份上海市科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的材料稱:黃浦江上游水源地受太湖流域來水的影響,富營養化嚴重。
不為人知的是,作為上海四大水源地之首的長江口青草沙,則飽受工業污染之禍。2007年6月,總投資170億元的青草沙水庫開工,水庫面積近70平方公里,設計有效庫容4.35億立方米,2011年6月全面建成。
根據官方預測,到2020年,上海原水總需求量將達到每日1428萬立方米。由此,每日可供應719萬立方米原水的青草沙水庫,成為上海新的生命線。
至2011年6月,青草沙已向上海12個中心城區全部或部分供水。這意味著超過1000萬上海市民使用的自來水已改由青草沙供應原水。
據華東師范大學生態學教授陸健健介紹,蘇州和南通之間的蘇通大橋東側,有一名為徐六涇的河段,河寬約5公里,是長江水注入東海的咽喉要道。青草沙水庫位于徐六涇下游直線距離約60公里處,其來水亦通過徐六涇。
但徐六涇的水質目前每況愈下。污染這里水質的,有位于上海境內的石洞口、竹園和白龍港三大污水處理廠,亦有江蘇境內的化工企業。
對于中國絕大多數城市而言,經過自來水公司處理的飲用水同樣不安全。“國內90%的自來水廠,在加工飲用水時仍然使用傳統工藝。這套工藝已經沿用了百年,其基本流程為‘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在消毒這一環節上,國內水廠主要采用高錳酸鉀消毒。”清華大學飲用水安全研究所教授張曉健如是說。
但是,傳統的高錳酸鉀消毒工藝只能去除水源中的泥沙、膠體雜質、微生物以及20%-30%的天然有機污染物,主要針對受輕度污染的類水質。而近幾年我國水污染事故頻發,水中有機化合物種類繁多,傳統工藝很難將其去除。
目前,水源污染嚴重,水中有毒有害物質的種類和含量不斷增加,常規處理工藝難以凈化處理這些污染物,“如果水源不合格,水廠應采取深度處理的方法。”張曉健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