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2017年醫藥產業產值超千億
重慶市不斷加大政策力度推動醫藥產業振興發展。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繼出臺重慶醫藥產業振興發展中長期規劃后,昨日,市政府發布《關于加快醫藥產業發展的意見》(后簡稱意見),提出要通過實施招大引強等七大工程和11條扶持政策,加快打造千億級醫藥支柱產業。來自市經信委、市醫藥商會的消息稱,該意見重在從操作層面入手,為醫藥產業發展營造政策、融資環境。
總體目標
8年內醫藥產業個頭“長6倍”
意見指出到2017年,累計投資650億元,全市醫藥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到2020年,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總產值將超過1500億元,占全市工業產值的比重將達3%,成為我國重要的現代醫藥及醫療器械研發制造基地。
在產業規模做大的同時,今后將有越來越多的“重慶造”醫藥產品亮相國內外市場。到2020年,重慶將推出150個“拳頭”產品,形成中國馳名商標15個,單品種年銷售額10億級產品20個、5億級產品30個、億元級產品100個,大品種本地化配套率要達到80%。
“從規模上看,8年時間內重慶醫藥產業的個頭將‘長6倍’。”市醫藥商會會長唐良平說,2011年,重慶市醫藥產業(不含中藥材種植)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產值233億元。但由于產業集聚度低、上下游融合差、缺乏領軍型龍頭企業、注冊產品數量少,近年來重慶市醫藥產業發展相對較慢。
實施路徑
啟動七大工程促發展
“重慶醫藥產業想實現跨越式發展,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市經信委化醫處負責人表示,根據市政府擬定的產業發展路徑,重慶將實施七大工程,推動醫藥產業規模化、集群化和國際化發展。這七大工程包括:招大引強工程、兼并重組工程、技術改造工程、技術創新工程、產業化工程、市場開拓工程、人才培養與引進工程(詳情見附表)。
意見指出,為扶持醫藥產業發展,重慶市還出臺了11條扶持政策,涉及財政支持、稅費優惠等方面。以稅費為例,醫藥企業按規定實行西部大開發15%所得稅政策。企業銷售自產的符合規定的生物制品可選擇按照簡易辦法,依照6%計算繳納增值稅;企業上繳生產及配套用房房產稅全額返還。此外,在2015年12月31日前,對醫藥制造企業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30%的部分,準予在企業所得稅稅前部分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前瞻網了解到,在投融資上,政府、企業和民間機構將共同籌資成立50億元醫藥產業投資基金,同時將組建重慶醫藥產業投資集團,建設全球性醫藥產業擴張平臺。此外,將推動建立10億元醫藥產業創業投資平臺,加快創業人才引進及項目孵化;建立5億元醫藥產業天使投資平臺,加快新產品研發。鼓勵企業采取股權、租賃、信托、基金等方式融資,鼓勵并推進符合條件的重慶市醫藥及醫療器械企業改制上市,對新上市企業給予獎勵。
市場準入
明確市場準入政策成亮點
“意見的另一個亮點,是明確了醫藥產業的市場準入政策。”唐良平強調。根據意見,市政府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獨家品種、大品種優先納入本市醫保目錄或基藥增補目錄;同時鼓勵本地醫療機構優先采購本地藥品及設備。
在招商引資上,對新引進的重大外資項目,重慶市將給予積極的財政扶持。新入駐企業和新建項目免征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為推動行業整合,減免企業兼并重組的相關稅費,本市企業參與國內外兼并重組還可獲得貸款擔保和貼息。
“對在重慶實現產業化的新藥和醫療器械新產品,年銷售產值達到1億元的,還將給予企業一次性獎勵。”唐良平說,此外,針對質量品牌、市場開拓等也明確了激勵政策。
掘金商機
可圍繞六大產業集群發力
市經信委建議,有實力的企業可圍繞化學藥、中藥、健康制品、醫療器械、生物制藥、藥用輔料及配套六大產業集群掘金。按重慶市擬定的藍圖,到2020年,以上六大支柱產業產值將占到全市醫藥工業95%以上。
唐良平說,市醫藥商會的20多家會員企業均已準備分羹,預計5年內,這20多家企業的總投資將達20多億元。以陪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集團正在籌劃組建產業集團,除了要進一步做強原有的中成藥,觸角還會向中藥飲片、藥材種植等產業鏈進行延伸。該公司高層透露,為實現產業升級,公司的技術中心將升格為研究所,并加大研發投入。預計5年內,陪都藥業各項綜合投資將達3億元左右,推動整體規模再上一個高度。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