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稀土整改 江西攬國內近六成稀土采礦權
江西素有“稀土王國”之稱,無論是儲量還是產量一直在全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據悉,2012年年末,國土資源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為了加大對稀土等優勢礦種的保護力度,全國稀土采礦權將由113個減少至67個,其中江西省獨攬45個。雖然總體采礦證減少近一半,但是江西仍然在此次整合中得到了近六成的采礦權,無疑是最大的贏家。
“稀土采礦證的整合,有利于加強對于采礦環節的環境保護和稀土的綜合利用。準入門檻比較高,這樣有利于行業的規模化和減少資源環境污染浪費,使得稀土這種重要的資源更符合國家開發的要求。”一位業內專業人士告訴記者。
2012年10月下旬,南方稀土重鎮江西贛州獲工信部批準,被正式命名為“稀土王國”。贛州供應著全世界90%的中重稀土,離子型稀土資源儲量居全國、世界同類礦種第一,在全國乃至世界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江西省獨攬近六成稀土采礦權,但是面對未來環境保護及不確定的稀土出口市場和價格變化,江西稀土行業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江西稀土行業要有更多的投入,包括資金上的投入,技術上的創新,才能應對外部的競爭壓力。
相關專家認為稀土采礦證的減少必將影響未來稀土行業的整合。
眾所周知,贛州的稀土開采曾一度使用最原始的池浸工藝,也被稱為“搬山運動”,所到之處山體植被都遭受極大破壞,開采生產過程中帶來了巨大的環境污染問題。
“近年來,贛州對轄區內所有的稀土礦點進行全面停產整頓,對達不到環保標準和開采技術的絕不恢復生產,每年堅持開展稀土開發秩序的專項整治。”本報記者在贛州市官方網站看到這樣的宣傳。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到,此前贛州地區擁有的稀土采礦證88個,分散的采礦權,使得贛州因采礦而造成的環境污染治理“舉步維艱”。
對比北方“稀土之都”內蒙古包頭市,此次共獲得2張采礦證,而且全部歸屬于包鋼集團。背后原因在于內蒙稀土行業已經完成整合,包鋼幾乎控制區內所有的稀土資源開采。
“未來的趨勢就是重視規模化問題,這也是逼迫江西礦業進行關停并轉,符合規模化的要求。”上述專家稱,雖然江西擁有很多采礦證,但是“行業整合的壓力也不小”。
在整個發展環境和承載力都提升的情況下,贛州必須要走集約化、高端化、規模化的發展路徑,要把優勢礦產資源整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才能獲得良好的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