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粵外籍考生暫不就地報名 異地高考難題如何破?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不能在京滬粵參加高考
異地高考改革之路還有漫長的探索歷程。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繼黑龍江、安徽等地打破戶籍限制開放異地高考后,北京、廣東最新出臺的政策則顯示,外地戶籍考生暫不能在當地報名參加高考。
備受關注的異地高考,該如何尋找教育公平的平衡點?各地情況不一,如何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推進,成為考驗改革政策制定者的一道艱難考題。
“試水”:京粵外地戶籍考生暫不就地報名
和眾多家長期待的政策不同,北京教育考試院21日出臺的政策規定,明年高考報名須具有本市正式戶口。雖然異地高考方案并未出臺,但這已表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中的非京籍考生暫不能參加北京高考。
按照國家關于異地高考政策出臺的時間表,31個省區市年底前要因地制宜出臺異地高考政策,解決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高考的問題。
年底期限漸近,北京市教委目前仍表示方案“正在研究中,現在不便透露”。一些進城務工人員在失望的同時仍未放棄期待,不過眼下“孩子究竟該在哪報考”,成為他們的最大困惑。
來京工作已11年的非京戶籍考生家長張先生說,孩子在通州一所示范性高中就讀,北京暫時不允許孩子報名,而老家的高考報名又已結束,這該怎么辦?
前瞻網獲悉,11月22日,廣東公布的政策同樣規定,非本省戶籍考生高考報名仍未放開。就在同一天,上海公布,有合法穩定職業和住所,參加該市社保等,但積分指標體系并未公布。
此前,黑龍江、安徽兩地的政策都打破了戶籍限制,設置了異地高考的基本門檻。如黑龍江規定“有合法職業和穩定住所(含租賃)”,隨遷子女“連續就讀3年”,而安徽則只要求隨遷子女在該省有完整3年學籍。這讓人們對異地高考的改革寄予了更高期望。
但是,作為外來人口較多的京、滬、粵等地,推進異地高考的政策則顯得較為謹慎,這表明教育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超乎想象。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