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白酒業出現塑化危機 全省掀起整塑風暴
整塑風暴
貴州白酒的整塑風暴源于省內已出現的塑化劑危機
“塑化劑和三聚氰胺完全不同,后者是人為添加。而塑化劑是一種乳化物質,酒體需要清亮透明,因此酒企都玩命的控制這個東西。”馬勇說,盡管塑化劑不好控制,但企業都在根據自身工藝,盡量采取方法更換塑料制品,以減少產生塑化劑的環節。
前瞻網了解到,2012年8月,中國酒協轉發了去年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酒類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食安辦〔2011〕23號文印發)。其中提到白酒企業:要加強酒類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輔材料的農藥殘留物檢測工作;禁止在酒類生產、貯存、銷售過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強對接觸酒的塑料瓶蓋的檢測。
該通知雖是2011年下發,但整塑風暴卻在2012年上半年才刮起。
白酒產品的塑化劑主要源于料接酒桶、塑料輸酒管、酒泵進出乳膠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內蓋、成品酒塑料袋包裝、成品酒塑料瓶包裝、成品酒塑料桶包裝等。塑料袋、瓶裝的成品酒,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品中的塑化劑含量會逐漸增高。
尤其是酒泵進出乳膠管,溶進白酒產品塑化劑最高,每10米乳膠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劑含量0.1mg/kg。
目前,貴州仁懷市茅臺鎮多家酒企將塑料白色接酒桶換成不銹鋼桶。當地醬酒生產商懷莊集團董事長陳果說,不光是接酒桶,凡是和釀酒接觸的塑料部分全部換完,窖池不能用薄膜覆蓋,工人不能穿膠鞋踩曲。他表示,該企業的酒泵進出乳膠管已換成了進口不銹鋼管。
“白酒是酒都的支柱產業,產品不能含塑化劑,這是仁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仁懷大小酒企全部整改。對檢查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生產許可證。”仁懷市酒類發展局長歐先奇說。
除了政府的強制要求,貴州白酒的整塑風暴源于省內已出現的塑化劑危機。
貴州名牌產品老干媽在出口歐盟時,因塑化劑含量超標導致銷售受阻。對此,馬勇表示,這就是塑化劑惹的禍。“老干媽”辣椒醬玻璃瓶蓋用的是塑料墊圈,塑化劑在油中溶解率很高,容易遷移。
11月19日,五糧液股份副總彭智輔說,起云劑事件后,加強了食品安全管理,企業可以通過技術改造解決問題。他表示,五糧液產品采用的瓶蓋,都不是普通塑料,而是PET材料,不含塑化劑。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