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業成“富民強省”第一動力 工業化率首破40%
近年來,湖南省工業經濟發展飛速。據前瞻網記者了解,1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總結十六大以來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成就。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謝超英介紹,截止2011年,全省工業化率首次突破40%,達41.3%,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6.1%,成為湖南“富民強省”第一動力。
工業比重首超四成
湖南是中國傳統的農業大省,工業先天不足,起步較晚。2004年,湖南工業增加值占GDP之比較全國低14.3個百分點,比中部六省平均水平低7.7個百分點,工業短腿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
謝超英介紹,自湖南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把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富民強省第一推動力”的重大戰略決策以來,湖南先后制定了30多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政策文件,分行業制定支持工程機械、汽車、有色、食品、信息產業發展等政策;加大新型工業化發展引導資金,從最初8000萬元逐年增加至15億元;成立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省領導重點產業聯系制度,率先在全國成立由兩院院士、知名專家組成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家委員會,探索設立新型工業化考核評價體系,廣泛凝聚謀工業抓工業的強大合力。
在系列組合拳的推動下,湖南省新型工業化取得跨越性發展。前瞻網了解到,截至2011年,全省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8122.7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1.3%,比2002年提高10.8個百分點;全省規模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5726.21億元,比2002年增長25.6倍。
集群集聚發展態勢明顯
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湖南著力提高優勢產業集中度和企業集團化水平,加快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發展,充分利用集群的洼地效應,吸收國內外資本以及先進技術、人才等積聚湖南,產業集群化水平得到一定提高。
資料顯示,全省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面積不斷增大,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由2006年的486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3150億元,年均增長25.3%,比全省規模工業增加值增幅快4個百分點。其中湘潭高新區、岳陽經開區、常德經開區、郴州出口加工區等8個園區新晉為國家級,國家級園區達11個。
千億群體不斷增加,涌現出機械、食品、有色、石化、輕工、冶金、建材、電子信息等8個千億產業,長沙工程機械、岳陽石化2個千億集群,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株洲高新區3個千億園區,五礦有色成為省內首家千億企業,華菱、中聯、三一年銷售收入都在800億元以上,多點支撐產業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戰略性新興產業成“后起之秀”
湖南在鞏固發展傳統優勢產業同時,著力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了戰略性新興產業“753”戰略(優先發展7大重點產業、實施5大基礎工程、打造3大支撐平臺)。
通過幾年的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生物、新能源、信息、節能環保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后起之勢快速成長,成為湖南工業經濟中重要力量。全省風電裝備、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均保持30%以上的快速增長。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2011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2103.3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7%。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累計上市達到35家,占上市公司總數的43%,為地方經濟增收起到重大支撐作用。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