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障房建設滯后 融資難題如何解?
上海力圖通過一系列融資模式的創新,為保障房建設持續提供資金
今年來,受經濟下行壓力等因素影響,地方地方財政持續吃緊,在此背景下,保障房的資金來源和建設進度是否會受到影響?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十二五”期間,上海將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約100萬套。9月17日,上海銀監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為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上海銀行業壓縮了商業性住房的開發貸款。截至2012年8月底,上海市名單下的保障房貸款余額為759.4億元,保障房貸款增量占全部同期住房開發貸款增量的比重為125%。
由于四季度即將到來,建設進度對于資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力圖通過一系列融資模式的創新,為保障房建設持續提供資金。
保障房的資金結構
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的1-8月,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650萬套,開工率為87%,基本建成420萬套,完成投資8200億元。
9月13日,上海房管局公布前7個月保障房數據,這7個月上海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房約7.6萬套,占年度目標套數的46%;竣工約7.1萬套,占年度目標套數的79%;可供應約7萬套,占年度目標套數的62%。
跟全國的進度對比,上海開工率顯得相對滯后,而影響進度的原因,除了政府需要騰出土地之外,就是資金。
目前上海保障房的資金主要來源是,財政資金和銀行貸款。
今年7月,上海市財政局局長蔣卓慶在上海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三十五次會議上透露,國務院批準2012年發行250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中,切分到上海的規模為89億。在89億地方債中,上海市本級安排使用29億,其中共計10.9億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
雖說10.9億并不是一個大數字,但是作為項目的本金,其可以撬動的資金杠桿則遠遠不止于這個數字。
更多的來源則是銀行的貸款。
上海銀監局相關負責人透露,轄區內各銀行在加強風險管理的同時,將力爭全年實現保障房項目及舊改貸款增量651億元,這個數字預計占2012年全市貸款增量約20%。
但銀行如何為公租房提供開發貸款,是一道難題。
由于經濟適用房可通過出售收回成本,而公租房的回報方式是“略低于市場價格”的租金,且回款時間長,而銀行貸款卻具有短期性。這對目前在大力發展公租房的上海,更提出了創新融資模式的挑戰。
創新融資模式
當前,上海針對保障房的融資體系正逐漸建立。
據前瞻網了解,上海正在爭取保障房定向私募債試點,目前正與中國交易商協會和央行上海總部等部門溝通。這個保障房定向工具主要是針對開發商,其融資成本將低于銀行貸款。目前,上海浦發銀行正積極爭取參與試點。
與此同時,上海銀行也在爭取引導保險資金投入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項目。
就保險資金進入上海公共租賃房領域,上海在2011年就作出了嘗試。今年5月,太平洋保險在上海市投資的公共租賃房徐匯馨寧公寓,已經建成,太平洋保險集團募資總規模為40億元,采用的是以債權而非股權方式投資公租房,選擇實力雄厚的建設企業作為償債主體,目前共計投放了3個項目。
除了銀行、政府積極財政投入、保險資金之外,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也是上海保障房的資金來源,在2011年5月之時,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從增值收益中出資約15億元,收購城投置地公司開發建設的新江灣尚景園15萬平方米、2202套住房用作公共租賃房。
除此之外,根據2011年國家下發了的《關于利用債券融資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上海目前正在積極探索發行企業債券融資。
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杰表示,在公租房的領域,目前的關鍵問題在于公租房的運作模式不清晰,資金回收的機制沒有理順,因此資金相對還不敢貿然進入。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