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價樓盤“不限價” 政府抑房價未如愿
尷尬的定價
實際上,在首城國際拋出9500元的銷售均價到其開盤之前,業內就一直沒有停止其能否履行意向價格承諾的懷疑,因為9500元/平方米在當時就已經低于周邊商品房均價。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06年底雙井周邊商品房均價每平方米已經在12000元到15000元之間,而在2008年首城國際開盤時,周邊均價已經達到16000元/平方米。
事實上,在首城國際項目開盤之后,業內曾對首城國際項目的建安成本進行了測算。土地成本為26億元,參照北京市中等樓盤的標準,成本費用包括前期工程費、策劃費、可行性研究費、建筑安裝費用、管理費用等各項費用,累計下來平均樓面成本將約為8000元/平方米左右,若再加上其他支出,那么意向銷售價格9500元/平方米確實幾乎等于成本價出售。
關于不履行當時招標文件中所提及的9500元意向銷售價,當時首城國際公開表態,是由于兩年中物價上漲因素造成。
但是,同樣在國內著名房地產企業工作的客戶經理林芯(化名)認為,一般來講,一個項目的各方面工程會和對應的承建方達成一個總包協議,確定總工程款,在建期間如無較大波動,協議好的工程款也不會出現太大變化。2006年至2012年,雖然物價有所上漲,但建安成本遠未達到翻倍的情況。
代理該項目的思源顧問營銷總監任莉在這一項目開盤時則表示,該項目是商品房而不是政策性住房,“如果價格太低就會浪費了CBD這塊地,也會破壞區域的價格體系。”而這一表述與兩年前思源總經理李國平的表述完全相反。
“在當時的土地市場,限價并未成為土地招拍掛的正規手段,因此當時并沒有相關法律對其進行追蹤監督約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開發商表示,“因此如果此地塊銷售價格高于標書中的意向價格,最多就是開發商的口碑受到影響,如果市場有購買需求,并不會影響開發商的利益。”
業內分析人士陳劍波表示,“在廣渠路36號地的招標中,規則是政府制定的,在招標過程中因為開發商對低房價的承諾,土地部門‘賤賣’這一地塊就是為了平抑房價,但在最后開發商開盤之后卻對最初的承諾不了了之,其實損失的還是政府的公信力。”
隆安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旭表示,房企在招標合同中承諾的“住宅意向銷售價格”雖然不具備法律效力,但是屬于房企在投標過程中對國土局的承諾,是競得土地使用權的條件之一,實際銷售價格遠高于意向銷售價,既違反招標承諾,也對其他競爭對手不公平,從法律層面講,國土局可以對其提起訴訟。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