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取消藥品加成逾2月 病患藥費同比降幅21%
“看病難,看病貴”是一直困擾著醫療保障體系的一大難題,而醫院藥品加成更是業內心照不宣的“潛規則”,為打破這一“行規”,據前瞻網了解,今年7月1日,深圳市67家公立醫院、569家社康中心全面取消藥品加成費用,成為全國首個取消所有公立醫院所有藥品加成的大城市。
昨日,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下稱“深圳衛人委”)通報了醫藥分開改革以后深圳公立醫院的運行情況:深圳公立醫院和社康中心藥費均有所下降。同時,一定程度上遏制臨床過度用藥情況,這是取消藥品加成的最主要目標。
藥費下降
深圳衛人委通報,改革兩個月來,深圳市公立醫院每門診人次費用195.9元,同比降幅4.3%;其中每門診人次藥品費用74.3元,同比降幅11.2%。全市社康中心每門診人次費用56.0元,同比降幅4.9%;其中藥費26.4元,同比降幅21%。
前瞻網了解到,醫藥分開改革對于需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是利好。大部分市屬大型醫院,因為治療一些重大疾病,單次藥品費用較高,還有一些中醫醫療機構,中藥加成率可達25%,醫藥分開改革后,雖然診費提高,但增加部分不足以彌補藥品加成損失。但對于基層醫療機構、眼科醫院、婦幼保健院等用藥量小的專科醫院來說,改革后增加了收入。
對此,深圳衛人委通報稱,改革后并不影響大型公立醫院的正常經濟運行。同時,深圳也需要根據各個醫院的經濟情況變化,研究解決部分公立醫院改革后的政策性虧損問題,進一步完善對公立醫院的財政補助政策,以保護好各級各類公立醫院的積極性。
深圳所有公立醫院施行醫藥分開,對社會藥店和一些民營醫院也產生了一定影響,這些機構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價。業內人士稱,醫改新政的實施,令深圳社會零售藥店加速洗牌,很多藥品零售企業已經提前做好轉型的準備,將有些藥店演化為以藥學服務為主的專業藥房,有些藥店則向多元化經營轉變。
參保人一年少付2.09億
同時,醫藥分開一定程度上遏制臨床過度用藥情況,遏制了門診輸液和抗生素的使用。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7~8月,公立醫院門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下降到13.7%,衛生部要求這一比例不超過20%,而2011年11月深圳的這一比例為20.43%;門診靜脈輸液病人比例下降到8.8%;推進新的基本藥物采購制度后,遏制了高價藥物的使用,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的比例(“藥占比”)為32.5%,同比下降4.4%。
深圳衛人委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上述數據說明,醫藥分開改革切斷公立醫院與藥品生產經營鏈條之間的利益紐帶,醫院嚴控高價藥、“大處方”的積極性提高,對規范臨床用藥行為起到了正面引導作用。
該工作人員解釋,由于取消了加成,藥品收入等于藥品進價,藥品收入多少與醫院經濟效益已經無關,部分原來的過度用藥給藥品生產經營和臨床應用環節帶來的“水分”被擠掉,而醫院原加成部分,已通過提高診查費得到了合理的補償。
通報稱,改革后,有深圳醫保的就醫人群,減輕了個人自付費用。因為醫保由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兩部分組成,原來的門診藥品加成從個人賬戶支付,轉變成診查費后,診查費提高部分直接從醫保統籌賬戶支付,實際上相當于每診療人次個人賬戶支付費用減少了12元。按2011年統計口徑,一年可直接減輕參保人自付費用2.09億元,對于緩解參保人負擔、提高社會保障具有一定積極意義。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