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遭遇煤炭“寒潮” 稅收銳減致結構性風險
受煤炭價格大幅下降、煤炭行業遭遇十年未見的“寒潮”因素影響,一向以煤炭稅作為“動力引擎”的山西國稅,如今這一“引擎轉速”出現下降,稅收出現嚴重減收。而嚴重單一的稅源結構,也加大了山西國稅組織收入的結構性風險。
8月20日,山西省國稅局發布消息稱,煤炭行業遇冷,量降價跌,致增值稅減收嚴重。據前瞻網了解,7月份煤炭行業入庫增值稅38.51億元,同比減少25.53%,減收13.21億元。
山西省國稅局收入規劃核算處處長杜飛彪分析認為,減收的主要原因一是銷量大幅下降。由于受下游用煤行業需求減少,以及國際煤價走低,進口煤炭增多的影響,6月份山西省煤炭銷量大幅下降。當月煤炭產量8607萬噸,同比增長10.1%;煤炭銷量3991萬噸,同比下降22.04%。初步測算,由于煤炭銷量下降造成減收5.8億元。二是價格持續下跌。6月底,主焦煤價格1450元/噸,環比噸降120元,同比噸降150元;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690元/噸,環比噸降70元,同比噸降155元。煤炭價格下跌造成減收2.6億元。
杜飛彪說,盡管近年來山西省加大了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但由于經濟結構調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目前全省稅源仍嚴重依賴于煤、焦、冶、電等能源行業。
前瞻網了解到,從1至7月份,山西國稅收入數據看,煤炭稅收占比進一步增加,煤炭生產和煤炭運銷行業增值稅占全省增值稅總額的比重達到66.81%,同比提高2.73個百分點。嚴重單一的稅源結構,增加了組織收入的結構性風險。
與此同時,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對山西的國稅收入難以形成有力支撐。從山西全省看,受外部市場需求不足和國內產能過剩的影響,主導產業增速明顯放緩,上半年山西省GDP增速同比回落3.2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同比回落7.6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同比回落2.8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7.6%。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5.3%,與煤炭行業密切相關的鋼鐵行業實現利潤2.7億元,同比下降90.5%,焦炭行業凈虧損33億元。
山西省國稅局稱,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已經嚴重影響到全省稅收增長。從全省經濟周期比全國“慢半拍”的規律來看,后5個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任務很艱巨,稅收組織收入工作的難度也相應增加。
針對當前組織收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山西省國稅部門表示,將強化經濟稅源監控分析和預測,加大控欠稅和清欠稅力度,努力提高收入質量,夯實征管管理基礎,千方百計堵漏增收,積極完成全年組織收入任務,力保全省稅收穩增長。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