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擔保公司盈利微博 行業處境艱難何以為繼?
中小企業作為市場民營經濟的一大組成,但其常年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卻依然沒有得到緩解的跡象。按說,作為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信用擔保的擔保公司,理應得到公共資源的特別關照。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
盧紹基是浙江省信用與擔保協會的秘書長,此前長期在浙江省中小企業局工作。多年來,他一直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奔走呼號。他表示,盡管這幾年浙江各擔保公司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矛盾所起的獨特作用有目共睹,但由于缺少強有力的政策扶持,絕大多數擔保公司步履維艱,處境艱難。
據介紹,浙江現有600多家擔保公司,2011年共為全省11萬家小微企業擔保了1100億元的貸款,占浙江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的6%—7%左右。當然,也不可否認,有少數擔保公司違規擔保,超規定收費,但這畢竟不是主流。
目前,浙江擔保公司所面臨的主要困難是競爭不公平,收費標準過低,盈利空間狹小,導致不少擔保公司難以為繼。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浙江約85%的擔保公司是民營擔保公司,其余15%是國有及國有參股的擔保公司,后者往往實力較大,容易得到有利可圖的業務。目前,不少銀行對擔保公司存在“身份”歧視。像工商銀行,只接受市級以上國有或國有參股的擔保公司擔保;而建行規定,國有或國有參股的擔保公司注冊資金與擔保額之比可達1∶5,而民營擔保公司只能控制在1∶3之內。為降低擔保公司的風險,去年浙江財政出資10億元人民幣,組建了浙江省首個再擔保公司,而目前能進入這一平臺的18家擔保公司,也大多數是國有或國有參股的公司,面廣量大的中小型民營擔保公司鮮有享受公共資源恩澤的。
盈利空間狹小是浙江多數擔保公司難以為繼的直接原因。前瞻網了解到,目前,民營擔保行業的收費標準是年2%—3.5%。據業內專家測算,根據這一標準,擔保公司注冊資金與擔保額之比1∶5才能達到盈利點,而眼下大多數民營擔保公司只能做到1∶3,因此,即使做成了業務,也往往無利可圖。
浙江是小微企業集中的省份,信用擔保公司為破解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矛盾起到了獨特的作用。因此,無論是銀行、小微企業還是擔保公司,迫切希望擔保公司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這幾年,國家和浙江省盡管出臺了一批促進擔保公司發展的政策文件,但這些政策重在規范與約束上,缺乏財政手段上的扶持和激勵力度。關注擔保行業發展的有識之士普遍認為,要保障擔保公司健康發展,發揮最大的作用,關鍵是要做好頂層設計,既要規范約束擔保公司依法經營,防范銀行的風險,又要使它有利可圖。同時,公共財政應該加大對擔保公司的扶持力度,承擔起四兩撥千斤的重任,推動擔保公司的健康運營。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