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走上低能耗、高增長可持續發展道路
今年來,山西省太原市繼續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上半年,太原市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5%。市經信委主任趙瑞雪說,用1.5%的能耗增長換來了11.3%的工業增長和9.7%的GDP增長,表明太原市在轉變增長方式和轉型跨越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長期以來高能耗、高增長的不可持續發展模式已經升華為低能耗、高增長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新興產業受偏愛近年來,太原市不斷強化工業興市的理念,通過抓投資、抓項目,合理引導投資向低能耗、低排放的新興產業集聚,以投資為抓手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增長方式的優化。在這種政策背景下,太原市工業投資異軍突起,在國內大多數城市工業投資意愿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工業增資呈現出強勁增長的良好勢頭。今年上半年全市工業投資106余億元,同比增長55%,遠遠高出全國平均水平,也遠遠高于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可以說,太原市工業投資亮點紛呈,最明顯的特點是工業投資向新興產業集聚,投資意愿“喜新厭舊”的特征十分明顯。工業投資成為對全市投資增長貢獻最大的行業。
長期以來,太原市工業投資持續向煤炭、化工、焦化、電力、冶金等與煤炭產業鏈緊密相關的傳統產業集中,以至于結構調整越調越重。這些行業之外的“非煤產業”投資嚴重不足。前瞻網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興產業投資達到61.16億元,同比大增64%,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了57.6%,高出傳統產業將近15個百分點,一舉超越傳統產業。其中,成長空間巨大的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投資額分別達到了22.25億元、26.42億元,增幅同比分別增長81.8%、50.8%。兩個行業占到了工業投資總量的45.8%,占到了新興產業投資額的8成。在工業投資的引領下,太原市產業結構也必將發生明顯變化。
新興產業高歌猛進對太原市工業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今年上半年,在鋼鐵、煤炭、焦化市場需求下滑、效益下降的背景下,新興產業擔當起了支撐全市經濟穩增長的重擔。上半年,冶金、煤炭、焦炭三行業增加值全部下滑,分別下降了2.04%、2.17%和3.18%。新興產業增加值全面攀升。新興產業增加值和裝備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0.57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51%。其中,富士康智能手機生產線投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值大幅增長,上半年達到了64億元,增長69%。天地煤機和晉機集團產值增長也達到了66%和58%。一批新興產業項目相繼竣工投產,其中電子設備、煤礦專用設備、新材料、食品制造等行業迅猛增長,增加值占比不斷攀升,裝備制造和食品制造行業增加值占比已經達到了20%和6.58%。
投資偏向大項目據了解,太原市工業投資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大項目多,
大項目帶動作用突出。據前瞻網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32家目標責任制重點企業完成工業投資67.46億元,占全市工業投資63.5%。8家企業投資過億元,太鋼完成投資近30億元,同比增長157.9%;太重完成10.7億元,同比增長46.6%。9大企業共計完成投資64.5億元,占到了工業投資總量的61%。投資完成過億元的新興產業項目12個,完成投資41.7億元,占到了新興產業投資的68.1%。其中,6個裝備制造業項目完成投資20余億元,5個新材料項目完成投資16.7億元。
上半年,全市總投資超過10億元的項目達到了20個,比去年同期增加5個,完成投資44.78億元,占全市工業投資總額4成以上。完成投資額億元以上的項目22個,完成投資61.55億元,占比接近6成。
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一消一長,涇渭分明:低能耗、高增長的新興產業投資增長、增加值擴大;高耗能、低增長的傳統產業投資低迷,占比不斷萎縮。一消一長,帶來能源消費的巨大變化。今年上半年,在工業增加值大幅增加的同時,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在GDP實現增長9.7%的同時,全社會用電量僅僅增加了1.5%。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