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倍稀釋股權 優酷老員工紛紛出走
畫的餅終有破滅的一天,驢子最終也會發現,吊在眼前的胡蘿卜是吃不到的。
關于優酷上市,外界盛傳最著名的例子是“全員持股,掃地大媽都發財了”。在2010年12月優酷上市期間,的確有很多優酷員工憧憬著即將到來的財富,但很快就發現是黃粱一夢。關于2010-2012期間登陸紐交所或納斯達克的中概股,持股員工真實所得的內容,已經有不少媒體報道過,所謂造富神話,已經只停留在上市公司的高管層面。優酷作為首支在美IPO的視頻中概股,當日開盤的表現的確出色,儼然成為中概明星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周圍朋友,尤其是新認識的朋友必談的話題是“你在優酷啊?發財了吧?”相信如我,太多優酷員工對此問題只能報以苦笑。與其他上市公司員工因為公司股價過低、自己持股過少而沒有“發財”不同,優酷上市所造成的負效應更為復雜,不只是簡單的期權稀釋太厲害而傷害員工利益,整個優酷上市過程,不考慮外界輿論的贊嘆的話,幾乎可以算作優酷成立后內部矛盾的總爆發,在我這個前優酷員工來看,2010年12月8日,是優酷褪去青澀和理想主義崩塌的日子。那一天之后,古永鏘在員工心目中也走下了神壇。
今天來炒炒冷飯,細細回顧一下。
一、18倍稀釋,有老員工崩潰了
對于占公司95%以上沒有經歷過上市的員工來說,“稀釋”這個詞還比較陌生。但18:1的稀釋率,還是震驚了絕大對數人,在知道這個比例之前,大家私下交流認為,稀釋不會高于10:1,沒有人想到會是18:1這樣中概股歷史上創紀錄的稀釋率——這個記錄在2013年被打破。
大部分人,包括我,只是略感遺憾:果然發財不是那么容易,但對于一些數年忍受低薪,一心苦等上市一夜解放的老員工來說,則是夢想的破滅。公司盛傳XXX(老員工)知道這個消息之后痛哭失聲,一個月之后,崩潰痛哭榜單上的人數增加到三人。雖然沒有親眼見證,但我還是感到畫面感十足。大多數人雖然平靜接受,但心理已經波動,這也為此后埋下伏筆。
二、行權價
雖然期權稀釋了,但聊勝于無,捏著幾千張股票(一般期權在3W以上,稀釋之后普通員工的股票大概有1000股左右),計算著自己紙面的財富,也是當時的一種樂趣。必須說的是,大部分人的心態還比較健康,將股票當作額外的財富,沒有暴富夢,改善生活即可。
記得在上市之后的大概個把月,優酷員工們熬著夜等著紐交所開盤,看著跳動的數字不斷重新計算,估價沖上30,40,50美金大關的時候,就會有一堆人微博發圖慶賀——暫時忘記了稀釋的苦痛,也忘記了上市半年后才能支配自己的股票,也并不了解那不菲的稅率,更沒預料到后來的資本寒冬,中概股暴跌。
對于我來說,看實時股價還有一個原因:不低的行權價決定了只有股價在大概20美金以上,才談得上有收益。
先普及一下關于股票兌現的常識:賣掉股票的實際收益=股票數×股價-行權價-所得稅。時間有點長,記得不太清楚,只記得大概,大家將就看:
期權協議上的行權價是每股期權,員工需要支付的價格,以入職早晚和發放期權的批次不同,價格不同,理論上,越早拿到的行權價越低。
優酷大部分員工入職較晚,2009、2010入職的員工(即上市前兩年)在18倍的稀釋后,每股的行權價大概在15-20美元左右(稀釋多少倍,期權行權價乘以稀釋倍數,等于每股的行權價)
稅率很高,半年解禁后立即行權(即賣掉股票),需支付的所得稅大概是20%。以年為單位,越晚行權,稅率越低(鼓勵長期持有)
以入職時間算,入職每滿一年,解禁25%的期權(即期權協議上總數的25%),四年可以拿滿。
總結起來說,優酷的股票價格至少在20美元以上,員工手上已經不多的股票才能保證有收益。即使股價在30美元以上,對于他們來說(也包括當時的我),忍受4年的低薪和低福利,最終兌現所有股票所得不過是一輛高配版的奇瑞QQ。
三、增發,最后一根稻草
上市后半年,稀釋造成的員工傷害逐漸在彌補,因為那半年,優酷股票表現強勢,最高曾經沖到近70美金,然后在2011年5月低,古永鏘決定增發股票。
此輪增發,優酷融到了6.5億美元,甚至高于IPO的融資額,而且直接阻擊了土豆的IPO計劃——抽空了資本市場,對手無錢可融。不得不說,老古眼光很準,選擇在股價最高點融資,然后股市開始狂瀉,中概股進入寒冬,優酷股票直接墜入20美元以下,最低甚至逼近10美元大關。這個時間,正是上市半年之后,員工股票解禁,可以直接收益的時候。
如果是你,在一次打擊之后又看到希望,就在即將解禁的當口,又遇上這一出,即將到手的銀子轉眼蒸發,你會怎么想?恐怕,蒸發的不光是紙面的財務,計劃中的汽車、旅行、裝修甚至只是幾部最新款的Apple產品,而是信心,耐心,和對公司的信任。
四、催化劑:古永鏘的40%
在這一切客觀或主觀的原因之外,不可忽視的是一劑催化劑:古永鏘所持有的股票。
相信令人驚訝的不是優酷的IPO表現,還有古永鏘的高達41%的股權。在上市后一段時間里,優酷對外所宣揚的是古永鏘對董事會絕對的把控,戰略的成功,但員工想的只是:我們能理解創始人占絕對多數的股權,但不能接受這種天壤之別——如果融資困難,為了公司發展,集體被稀釋股權是可以接受的,但事實上優酷并沒有遇到這種問題,而是在期權池的分配問題上,老古獨占了利益,犧牲了員工。不可為而不為,可以理解;可為而不為,則是有關態度和如何看待員工的原則問題。從那時候起,很多人私下談論古永鏘,開始將其稱之為“老狐貍”。在我看來,那時候開始,優酷的老人,心開始散了。
關于股權的問題,有兩句題外話:
首先,或許我們也冤枉了古永鏘,最近有消息,古永鏘自己直接持有的股權并不多,這其中大約70%以上的股權,在其妻子的公司名下——這個消息無法證實真偽,但和優酷員工在2010年上市期間所掌握的消息相吻合。至于這種架構的目的,我等屌絲也不得而知。
其次,是土豆上市的時候,王微僅僅9%的股票還要立刻套現部分,用于支付與前妻離婚官司的賠償。在輿論層面,優酷贏了,創始人掌握董事會,但在員工層面,優酷卻輸了,至少大家覺得即使土豆員工上市的收益同樣不高,但他的創始人盡力了,王微自己也沒留下多少,遑論留給員工呢。何況,另我們更唏噓的是,即使如此,土豆4:1的期權稀釋后,普通員工的股票收益,要高于優酷。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