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華為這么成功 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系
任正非祖籍浙江浦江縣。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貴州安順地區鎮寧縣一個貧困山區的小村莊。世界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就在那里。
據任正非《我的父親母親》記載:任正非的爺爺是一個做火腿的大師傅,任正非父親的兄弟姊妹都沒有讀過書。由于爺爺的良心發現,也由于爸爸的執著要求,爸爸才讀了書。任正非的母親雖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是受丈夫影響,通過自修,當上了中學教員。
家庭背景是任正非一生第一個決定性因素。中國的知識分子對知識的重視和追求,可謂“貧賤不能移”。即使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任正非的父母仍然堅持從牙縫里擠出糧食來讓孩子讀書。這就給了任正非一個人生的起步,一個發展的機會。任正非憑借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以及他對知識的追求,最終使他進入了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
到了青少年時代,任正非仍然是在極度貧寒中度過的。當時他們全家9口人依靠父母的微薄收入度日,他的父親當時還要給老家寄生活費。家里貧寒到幾個人合用一條棉被,在地坑里做飯。任正非在家時沒穿過襯衣,即便是夏天也穿厚外衣。因為家里上學的孩子多,每到交學費的日子,任正非的母親就開始為學費發愁,經常要到處向人借錢來維持,而且常常借不到。
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任正非的父母依然堅持讓7個孩子都讀書,沒有讓他們放棄學業??梢哉f,作為當時社會底層的學校教員,任正非的父母無法給予任正非財富和事業上的幫助,他們卻留給兒子對知識的熱愛,以及為人父母的舐犢之情,這也養成了任正非淡泊名利、崇尚知識的性格。
1960年,貴州出現嚴重的饑荒現象。饑荒給上高中的任正非留下了難忘的記憶。那時候全國處在經濟困難時期,糧食嚴重短缺,要想讓一家人都能填飽肚子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任正非回憶說,當時最大的困難就是饑餓,他當時的理想就是能吃一個白面饅頭。雖然為饑餓所折磨,任正非作為家中的老大,也不敢隨便動家里的存糧,因為他知道父母也一起挨餓,存糧還要留給弟妹們吃。
為生存所迫,當時全家人想方設法尋找食物,種南瓜,采野果,煮菜根,實行嚴格的分餐制,同舟共濟渡過難關。任正非認為正是父母的無私才保證了所有子女能夠生存下來。他說:“我的不自私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華為這么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系。”
正是這段忍饑挨餓的日子讓任正非養成了艱苦樸素的習慣。直到后來,奢侈和招搖都和他沾不上邊。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D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