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創業賭徒、另類極客、汽車瘋子
2014-07-17 15:40:37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極客公園
愛琢磨是他的特質,李書福似乎不太關心做成這件事到底有多少困難,只想著怎么能夠把它做成。生產冰箱蒸發器的時候,李書福就自己一個人,騎自行車把零部件送到冰箱廠。后來干脆組建冰箱廠,自主貼牌生產。1989 年 5 月,他的北極花冰箱銷售額已達 4000 多萬元,26 歲的李書福已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土豪。在冰箱賣的蒸蒸日上的時候,因為沒有列入定點生產企業名單,他不得不放下了冰箱廠。
90 年代初,海南房地產泡沫,李書福賠了幾千萬,事后他用一句話總結自己“只能做實業”,并決定進軍摩托車行業。橫在他面前的第一道檻就是國家的產業政策,年輕的李書福跑到北京機械部的摩托車管理處,愣頭愣腦地問,“我們想生產摩托車,是不是你這里批的?”被問的官員反問他,“你知道國家產業政策不?”李書福答,“報紙上登過。”官員笑了,“看見了不就行了嘛,你還來干什么呢?” 經歷過開冰箱廠的教訓,吃了閉門羹的他以數千萬元的價格收購了浙江臨海一家有生產權的國有郵政摩托車廠,為的就是一張合格證。然而在摩托車銷量正是上升期的時候,擁有1億資金的他敢喊著要投資5億造汽車。
李書福剛開始決定要造汽車的時候,不僅飽受外界質疑,甚至連他的合伙人,自家的兄弟也不贊成,一氣之下,他說“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一度成為業界笑柄,但現在我們再看到這句話誰都笑不出來。也因為這句話,直到今天他還享有“汽車瘋子”的外號。制造汽車在當時屬于限制性行業,得不到主管部門的許可,他就靠注資四川德陽某監獄下的汽車廠,用客車生產許可證打起了生產汽車的“擦邊球”。直到 7 年后,吉利汽車才進入國家汽車生產目錄,終于獲得準生證。這之后是另外一個故事,他將成為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一個代表人物。
在吉利拿到汽車生產許可證之前,李書福的每一次跨界創業都無法回避的問題就是政策。在很多人都在想著怎樣去解決政策問題,最后解決不了放棄做的時候,他似乎總是把政策問題放到最后。早年他有個相機就敢拍野照,是因為他認為今后這一領域會放開;打著幌子做汽車,也是因為相信放開只是時間問題。
在改革開放之后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家中,李書福是一個另類,做事風格跟按部就班毫不沾邊,眼前的事情做的正紅火,轉而放手進軍另一個行業,甚至還不太這個行業的水有多深。他的每一次選擇,都像是一場豪賭,堵上了之前的所有,堵的是模糊的未來。李書福是另類極客,好奇并敢做,也許他可能不是用自己的技術去做,但他成就了一群人跟著他共同去筑夢,實現更大的夢想。有一點始終沒變的是他總是活在未來的憧憬之中,早年吉利的車年銷量只有幾萬輛,他卻惦記著有一天去收購年銷售額 100 多億美元的沃爾沃,這之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10 年后,吉利從福特手中收購沃爾沃汽車公司。
逆襲的故事:收購沃爾沃
2010 年,吉利控股集團以 18 億美元的價格將福特手中的沃爾沃汽車公司收入囊中。這個擁有 86 年歷史的歐洲豪華車品牌,被一個做汽車僅 12 年的中國汽車公司拿下了。他成功地贏得了世界的關注,《華爾街日報》和英國路透社不約而同地把李書福比為亨利·福特,盛贊他們身上都有“一股天然的農民智慧和商業直覺”。夢想終于照進現實,而當初在傳出福特評估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新聞時,有人認為吉利瘋了,有人說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也許他沒有想那么多,不管手上有多少籌碼,他就是敢想著買沃爾沃。
2010 年 11 月 10 日,杭州,李書福見到了瑞典國王,及其率領的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代表團。這一天,是吉利收購沃爾沃交割后第 100 天。李書福首次表示,中國將建設成沃爾沃的第二本土市場,并計劃在成都、上海和大慶三地建廠。盡管此時,沃爾沃的稅前虧損高達 15 億美元,而且還欠著福特 35 億美元的債務。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