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投資之道:在眾人貪婪時“恐懼”
進退有據
郭子威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出售一些物業是出于資產配置的需要。
經濟學家郎咸平(微博)曾研究過最近被李嘉誠拋售的物業。如位于香港新界的嘉湖銀座,房屋出租率高達95%,但租金回報率只有3.8%。廣州西城都薈廣場房屋出租率75%,回報率只有3%。通過連番運作、拋售之后,李嘉誠地產投資的回報率,整體上漲到了55%。在郎咸平看來,李嘉誠通過低買高賣,精準地判斷出升值空間,果斷地買入或脫手,始終保持高投資回報率。大量的現金,低負債比例和互補的行業選擇,是李嘉誠控制風險的三大法寶。
和記黃埔自1992年涉足內地房地產業務,2005年后拿地迅猛。2010年至2012年間,也有一輪擴張。
從歷史來看,每一次危機,對李嘉誠來說都是機遇。1996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嘉誠名列香港富豪第三位。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其財富反而在兩年內迅速暴漲,并于1999年首次坐上香港首富的寶座。
2007年,李嘉誠的身家比位列第二的李兆基多出50億美元,而次貸危機爆發后,2008年的排行榜中,二者間的財富落差拉開到75億美元。李嘉誠更擅于把握周期。
“投資行為總是有進有退。”譽翔安合伙人王珂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分析,長和系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外資,曾代表那個時期的“先進生產力”,充分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和物業的巨額增值;但現在,人民幣未來快速升值的可能性已大大減小,只是其在相對集中的時間點進行套現,引發了撤資的猜想。
盡管2013年長和系未在內地斬獲新項目,但和黃卻在倫敦金絲雀碼頭以東3.2公里的英國海軍船塢舊所在地特福德,發展包括3500個住宅單位的綜合體。
仲量聯行北京國際住宅部總監張宏表示:“無論是倫敦市中心區域還是外圍非核心地段,物業均大幅攀升。最顯著的是倫敦金融城和東倫敦地區,后者在2013年全年的住宅物業價格激增16.5%,高于整個倫敦中心地段12.2%的平均增幅。”
仲量聯行預測,未來5年,倫敦乃至整個英國預計每年將有8%左右的持續增長。從這一點來看,李嘉誠其實是成功抄底英國。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