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老當益壯再造日賺3億的投資神話
價值投資
在美國的投資史上,沃倫·巴菲特的地位始終無人可以撼動。從白手起家到世界首富,他的投資理念和投資舉動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然而,需引起那些狂熱的投資者注意的是,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是其不斷積累的結果,而非一日促成。
世界上約有70億人,冥冥之中,大多數人的命運在出生的一刻就被譜寫好了。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幼時的巴菲特就對錢有特別的認識。他在家門口擺地攤賣口香糖,到球場撿高爾夫球并且倒賣,在上學時,他還利用課余時間賺取外快。這一切的點點滴滴使得他對錢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財體系,這對他之后的投資之路無形中產生了影響。
巴菲特之所以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其站在了巨人(11.72, 0.02, 0.17%)的肩膀上。1950年,巴菲特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師從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是華爾街最著名的投資大師,是證券分析行業的創始人,被稱為證券分析之父。他的兩本名著《證券分析》與《聰明的投資者》被稱為投資圣經。
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對巴菲特的影響較為深遠。格雷厄姆反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巴菲特繼承了這一理念,并將其發揚光大。他會盡量避免對股市進行盲目預測,尤其不會按照人們的預期來買賣股票。他更愿意逐一分析每家公司長期的盈利前景,因為他習慣于依靠自己的邏輯思維做出判斷。
如今對于已經年邁的巴菲特,人們常常關心接班人的問題。對此,巴菲特強調選擇接班人時有三條重要的標準:第一,獨立思考;第二,情緒穩定;第三,對人性和機構的行為特點有敏銳的洞察力。這也是巴菲特多年來對自己的要求。有人士稱,復制一個巴菲特,真的很難。
拒絕貪婪
巴菲特之所以成為巴菲特,還在于他對自我的嚴格控制。這從他的投資理念和投資經歷可以看出。
巴菲特告誡他的追隨者“不要貪婪”,這和他經歷的華爾街上世紀60年代末盛極而衰的經歷有關。20 世紀60 年代,美國股市的繁榮讓人忘記了1929年發生的大蕭條,當時很多年輕的投資人都熱情的擁抱股市,而這時的巴菲特卻顯得憂心忡忡。1969年,在整個華爾街進入投機的瘋狂階段,面對連創新高的股市,巴菲特急流勇退,拋掉了手中的股票。
巴菲特認為,股市的投機之風越是瘋狂,自己就越應該在此時剎車。他把1929年大蕭條來臨時的剪報裝在鏡框里掛在墻上,時刻提醒自己注意危機。
巴菲特的拋售在當時引起了股東的不滿,但事實證明,巴菲特的選擇是正確的。1970年中期,美國的股市開始出現暴跌,而巴菲特這時再次出手,“價值低洼”買進,這是巴菲特一貫的風格。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