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不為人知的5個秘密及教訓
2014-06-09 15:06:26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微頭條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不為人知的5個秘密及教訓
Facebook差點被收購
大衛·柯克帕特里克(David Kirkpatrick)在其出版的圖書《Facebook效應》(The Facebook Effect)中指出,在Facebook推出才四個月的時候,就有無數公司希望從扎克伯格手里收購它。下面看看這些未能如愿以償地收購Facebook的公司吧:
Facebook,原名TheFacebook.com,最早于2004年2月上線。四個月后,時年20歲的扎克伯格就收到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紐約投資者提出的斥資1000萬美元進行收購的請求。另一家較早就有收購意圖的公司是社交網絡先鋒Friendster。
到2004年暑假,扎克伯格搬到了帕羅奧圖??驴伺撂乩锟苏f,“很多谷歌(微博)高管也趕來湊熱鬧了,他們希望看看能不能與Facebook合作,或干脆收購它。”顯然,他們并沒有得償所愿。在2005年3月,維亞康姆提出7500萬美元收購Facebook;幾乎與此同時,MySpace也在積極聯系收購Facebook的事宜。
在2005年底,維亞康姆再次找上Facebook,希望進行合作。NBC電視臺也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在2006年1月,新聞集團也宣布有意收購Facebook。但是,扎克伯格當時說了一句很震撼的話,“我打造這個社交網絡的目的就是為了長久的發展,這些人根本不知道我的想法。”
在2006年,維亞康姆孤注一擲,提出斥資15億美元收購Facebook,并愿意先行支付8億美元。而在2006年暑期,雅虎也提出斥資10億美元收購Facebook。
教訓:今天,扎克伯格的身價估計已達到了263億美元,Facebook的估值也達到了1000億美元左右。扎克伯格不僅成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而且在2011年7月他在Google Plus上的粉絲數量甚至超過了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
有時候,在你胸懷遠大理想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你的夢想。即使這樣做一開始可能會讓你損失數百萬美元。正如老話所說的,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歸屬于那些愿意等待的人。
從ZuckNet到Facebook
扎克伯格從小在紐約多布斯費里長大,他的父親是一名牙醫,在自家房子的第一層開了一個診所。在1996年,為了減輕父親的生活壓力,扎克伯格創造了ZuckNet網站,供家人在上面相互交流。據他的妹妹蘭迪說,“家里任何人使用家里任何一臺電腦都能夠登錄并發送信息。”是的,扎克伯格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使用社交網絡了。
但是,這并不是扎克伯格開發的唯一軟件。早在就讀高中的時候,他就開發出了一款名為Synapse的自動創造播放列表的軟件。該軟件甚至引起了微軟和AOL的注意。他最終拒絕了7位數字的收購報價,而選擇了無償轉讓。
2003年,在扎克伯格就讀哈佛大學的時候,他開發出了Course Match(課程選擇搭配)軟件以及富有爭議的、但卻很受歡迎的Facemash網絡。后來,該網絡被哈佛大學給強制關閉了。但幾個月后,扎克伯格又開始編寫Facebook網站的程序。
盡管Facebook現在已成了社交網絡巨頭,但是它的發展經歷了不少曲折。還記得2012年Facebook押寶HTML5失敗的事嗎?
此外,作為大富翁,扎克伯格擁有逾50項專利。其中有些發揮了作用,有些則宣告失敗了。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
教訓:這里的教訓是顯而易見的。不要輕言放棄。要從你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并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避免重蹈覆轍。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