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把人引向毀滅的從來不是金錢
2015-01-12 23:19:41 責任編輯: 來源:吳曉波
金錢讓人喪失的,無非是他原本就沒有真正擁有的,而金錢讓人擁有的,卻是人并非與生俱有的從容和沉重。金錢會讓深刻的人更深刻,讓淺薄的人更淺薄。
一
也許在我們即將離開這個忙碌、暄囂的塵世的時候,你會呆呆地面對天花板,問自己一個這樣的問題:在你的一生中,曾經有什么給你帶來過最大的快樂?
是初戀時的那一低頭的溫柔?
是事業發達時那顧盼生風的豪情?
是洞房花燭夜?是金榜提名時?
然而肯定的是,你不會像馬丁·摩爾斯那樣地回答,這位英國最大的期貨公司終身總裁在臨終時回答說:“是我十八歲那年賺到第一個英鎊的時刻。”
你大概不會這樣回答,因為你害怕在臨終之時還留下一個葛郎臺式的“惡名”,因為你并不覺得自己熱愛金錢。然而,在你這一生中,你不能不熱愛金錢。如果說金錢是萬能的,這句話至少有一半是對的。
因為現世萬物,金錢是唯一可以交換一切的“萬能工具”,包括最不可逆的時間。
二
金錢的“萬能”,是因為人們賦予了它萬能的意義。
金錢是一個天平,你可以在上面稱出一個人的成功、一個企業和品牌的價值、一個國家的國力強盛。換而言之,人生的、社會的乃至國家的價值,至少有一半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而它們的“金錢價值”,又都是相對的、辯證的。
好幾年前,一部叫《一個也不能少》的電影曾讓無數中國百姓好好地感動了一把。那天,又在愛奇藝上搜出來重看,坐在漆黑的家里,我突然發現,在這部關于教育的電影中,導演張藝謀講的其實是一個關于金錢的故事。
魏敏芝先是追著喊著找村長,想要的是那50元的代課費,后來她阻攔一個學生到縣少體校去集訓,所擔心的,也是怕少了一個學生就拿不到50元錢,再然后,她到縣城去找張慧科,也是怕那50元黃了。
高老師連手指頭都拿不住的粉筆也舍不得丟掉,而是用指甲夾住了繼續在黑板上寫字;二十多個從來沒有看到過可口可樂的學生輪流著喝一罐“很貴”的可樂……
如果有了50元,再有了50元、50元、很多很多的50元,如果有了一根、兩根、很多很多根粉筆,如果有了一罐、兩罐、很多很多罐可口可樂,也許就沒有了魏敏芝和她的學生們的窘迫了。當然,那個時候可能便也沒有了張藝謀式的溫情和淡淡的哀傷了。
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你愿意要那份深刻的哀傷還是平庸的富足?把七文大錢排在酒柜之上,讓孔乙己享受到了瞬間的快感,這樣的快感,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體會到,然而卻不愿意說出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