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父親柳傳志也是我的“教父”
在經過了又一次的18個人的多輪面試之后,她終于拿到了高盛的錄取通知書。“這應該是我人生中最高興的時刻之一。”她在高盛的第一份工作是投資銀行分析員,并被派到了香港。上班的第一天,她發現在所有初級分析員中,自己是為數不多的來自內地的員工,而其他幾乎所有的同事都是“老外”。
分析員的這份工作其實很辛苦,一開始是幫助領導找各種各樣的行業數據,查行業年鑒和企業年報,分析各種宏觀經濟或產業政策,熟練之后就要做財務預測模型。柳青笑談,這些其實都是“體力活”,加上經濟形勢不好,本來應該20多人干的活兒卻壓到了6個人的頭上。不到半年的時間,當時招進來的6名同學已經走了一半。
當她找到父親訴苦的時候,父親卻認真地告誡她:“突然被球砸著了當然會感覺很疼,你是足球運動員主動頂球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疼,因為這是你自己的選擇。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一定要堅持下去!”
能夠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下去的,必定是個樂觀主義者,柳青覺得父親就是這樣的人。在聯想29年的歷史中,父親經歷過無數次的挫折,有幾次公司都要辦不下去了。但是柳青卻從來沒有看到父親把煩惱和沮喪帶回家,他總是樂呵呵地跟家人聊天。只是到了后來看到報道之后,她才知道當時父親承受了多么大的壓力。
父親的一番話讓柳青咬牙堅持了下去。兩年之后,她從投資銀行部轉到了直接投資部,從事長線的股權投資工作,但職位仍然是最辛苦也最基層的分析員。又過了兩年,她被提升為高級經理,然后是執行董事,直至擔任該部門的董事總經理。
如今屈指算來,柳青在高盛已經工作了11年的時間。在加入高盛已經好幾年的時候,有一次她跟同事聊天,那位同事問她知不知道聯想集團董事長的女兒在哪個部門,她很尷尬地說,那個人就是我。“因為大家在公司里都用英文名,所以那個外國同事也完全沒想到”。如同父親一樣,她骨子里也非常好強,不希望別人只是把她看作柳傳志的女兒。
自信
如今的柳青已經成長為成熟的投資人。她出門帶3部手機,全國各地出差,每年與團隊一起要看500多個項目,與形形色色的企業家打交道。跟我們見面的時候,她的嘴唇都起了一層皮。
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了多年時間的她,對內地的溝通方式也已經駕輕就熟,這本來就是她父親跟客戶之間的交流方式。如今的她甚至有些“埋怨”父親對自己影響太深了,以至于她見任何人都是謙恭有禮甚至點頭哈腰。她也在改變自己的著裝習慣,除非正式場合不再西裝革履,因為內地的企業家們很少這樣。之前她還鬧過一個笑話:有一次她去客戶那邊開會,會場在一個小區里,一身正裝的她走到小區門口卻被保安攔住了,說你是賣保險的吧?
在做投資的過程中,柳青結識了馬云、俞敏洪、馬蔚華、王玉鎖等中國商界領袖。在跟他們的接觸中,她深切地體會到,“只有中國才會出現這么多有進取心和創業精神的企業家,他們跟我爸一樣吃過大苦,把企業當做自己的命來做。”在做投資的時候,她覺得這種企業家更讓她放心。
當然,她對自己的角色也越來越自信。除了跟企業家本人交流之外,她也和很多企業家的子女成了朋友,發現彼此之間有很多的共同語言:他們都在國外留過學,工作起來都很拼命;與父輩相比,他們也都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時代在變化,哪怕是2000年之后成立的企業,它們成功的商業模式現在也未必能成功了。因此,未來真正成功的企業家既要有愿景,還要有戰略高度,知道下一步的增長點在哪里。”如今,在與中國企業家的交流中,她既能夠講述他們的歐美同行的經驗和教訓,還能夠請這些同行的高層來中國做交流、談合作。“因為這些行業領袖多半是高盛的合作伙伴或客戶”。她覺得,父親那一代的企業家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歷史終歸要翻開新的一頁。
“服務員,麻煩幫我把面包打個包。小孩子最愛吃這里的面包。”結束采訪的柳青又自然地回到了賢妻良母的角色。這也是父母親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她一直非常注重事業和家庭間的平衡。當年,她找老公的最大要求就是兩人要互相信任、不離不棄,而不在乎對方的家世,老公也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周末的時候,我會盡量推掉應酬在家陪孩子。”說到這里,她忍不住拿出手機,秀起了全家福。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