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父親柳傳志也是我的“教父”
父親家一共4個兄弟姐妹,父親是老大,大家的感情都非常好。除了大姑已經出國之外,其他3個家庭竟然都住在同一個小區。每個月,這個大家庭十幾口人都會到父親家里聚會。每個人都爭著發言,也會喝點小酒。柳青的叔叔比較能喝一點兒,就會找父親敬酒。這個時候,在外面滴酒不沾的父親也會小酌幾杯,喝完之后既不亢奮也不多說話,只是笑瞇瞇的,這與他在外界那種不怒自威的形象形成了鮮明反差。
柳青覺得,父親最在意的人就是母親。他們是大學同學,真正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有著非常深的感情。父親很少煲電話粥,如果發現他不停地講電話,那肯定是在跟母親聊天。父親經常把做成的以為得意的事講給母親聽,不過,愛較真的母親聽完之后往往還會挑刺,這時他只好無奈地說,周圍所有的人都認可這件事,你是唯一不認可的。如今,他們全家還建了個微信群,聊得熱火朝天。父親每次出差的時候,都會問柳青是否在北京,在的話就會給她布置個任務——陪陪母親。
在柳青的記憶里,除了父母親的兄弟姐妹之外,經常到父母家里走動的就是聯想的同事了。“對于那些跟隨我爸多年的同事,包括司機,他從來都像對待家里人一樣。”有一次在家里講到和楊元慶等聯想人艱苦創業歷史的時候,一向內斂的父親動了真感情。他一直都有個愿望,要把聯想辦成一家“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今年春節前按照慣例,聯想的高管們包括朱立南、楊元慶、趙令歡在內,又一次在父親家里團聚,推杯換盞之間,好幾個人都喝高了。
規矩
不過,濃濃的親情是一方面,嚴格執行制度又是另一方面。1998年,還在北大讀二年級的柳青拿到了康柏公司的獎學金,去那里的市場部暑期實習,而這家公司還是聯想強勁的競爭對手。學計算機專業的她卻從來沒想過去聯想實習,因為她知道聯想有個不能違反的“天條”:子女不得在公司任職,哪怕是實習也不行。
她早就習慣了父親的這種要求。朋友有時候會托她找聯想辦點事,每次她都會先問父親,這件事情是否違反聯想的“天條”。
在柳青看來,父親柳傳志是個表里如一的人,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家里。“說到做到”是聯想非常重要的“天條”,父親從來都是這么要求自己的。“以前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每當我爸提出目標的時候,我媽就會挑戰他。不過,時間長了她也發現,我爸確實是已經考慮得很清楚了,而且留有余地。”柳青開始做投資之后,父親給她的最大忠告也是不要光看被投資人說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這個原則對她有很大的幫助,讓她避免了走很多彎路。
“我小時候挨父親的批評,經常都是因為說好了要去做一件事情最后卻沒做,他發現了就會很生氣。”柳青小時候,有一次全家出游,說好9點鐘出門,她和母親有點磨蹭,父親就著急了,一個勁兒地催促她們。
柳青和老公都是搞投資的,難免在全世界飛來飛去。很多時候,他們的3個年幼的小孩就只能委托雙方的父母照顧,事情既多又雜。于是,父親又把自己在聯想的那股子勁頭帶到了家里。他委托自己的司機“任總”作為大家庭的“后勤CEO”,還專門為后勤設計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和考評體系。每個季度,家庭成員都會按照KPI給司機和阿姨打分,加權計算出得分,然后任總召集所有后勤人員一起吃飯,根據得分給他們發獎金。
去年圣誕節的時候,柳青對自己家的阿姨的表現很滿意,想直接給她發點獎金。結果父親卻說這么做不行,既然家里已經有了制度,也給了任總授權,發獎金這件事就必須得到任總的批準才行。即使在家里,他仍然是個較真的老頭兒。
堅持
2000年夏天,北大畢業的柳青如愿考上了哈佛大學研究生院,赴美留學的她仍然是一股子拼命三郎的勁頭,學習異常刻苦。她一直都記得父親轉述的一位足球教練的話,“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后受罪。”2001年,經過12個人的重重面試之后,她得到了去高盛暑期實習的機會。在那里,她的玩命工作得到了同事們的高度認可。
一年之后,即將畢業的她卻趕上了互聯網泡沫破滅、就業市場一片慘淡的殘酷現實。往年高盛會招二三十名初級分析員,而那一年才招了6個人。為了準備高盛的面試,柳青哪兒都沒去,貓在宿舍里埋頭補習金融方面的知識,“高盛的面試出了名的難,因為我不是學金融出身,所以要加倍努力才有機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