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創始人陳遲:偉大是熬出來的
2014-08-19 16:52:19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創業邦
挑戰“免費”用戶習慣
“不做免費,做收費!我們想要給讀者帶來視覺上的沖擊。”
培養中國互聯網用戶的付費習慣?不少互聯網大佬們或許對此嗤之以鼻。盜版的猖獗讓國人早已習慣以低價甚至免費的付出來消費互聯網,2005年火爆的電子雜志全軍覆滅的魁首即是“免費”。
陳遲也不例外。當他懷揣“淘金”醫療設備而來的百萬現金投入互聯網懷抱時,現實卻給他當頭一棒。“我一直對互聯網行業有一種熱愛”,陳遲告訴理財周報記者。2005年,這位信徒終于找到機會,他創辦了電子雜志VIKA。每期8000元的成本,推廣卻屢屢碰壁,獨自辦刊最后宣告失敗。
從“炮灰”中走出來的陳遲決定挑戰國人的付費習慣。這時,他遇上了李森和——一位技術“狂徒”。李在業內被戲稱“李站長”,早在求學時代已創辦成功多個獨立網站,從設計、推廣到廣告營銷全部一手包辦。頂峰時期,他的網站一天有五六百萬的訪問量,他也一度成為月入數萬的“學生富豪”。
“不做免費,做收費!”讀覽天下甫一出生便是橫刀策馬不與同道落窠臼,敢與“衣食父母”的習慣叫板,陳遲的手上沒點“干貨”不敢下這戰書。
當時市面上的電子出版物所沿用的格式,文件太大不利于在網絡上快速傳播。而且圖片和文本在電子化之后失去了原本的排版效果,帶來的閱讀體驗大打折扣。正是這些問題,讓他們看到了機會。PEP數字出版發行系統的研發,讓讀覽天下在技術上走到了前頭。
李森和告訴記者,他當時研究了很多出版物的排版方式,目的是讓PEP系統的自動化排版能夠有傳統雜志排版的美學效果。“放大后的圖片和文字都是高清的”,在接受采訪間隙一直低頭把玩手機的“技術宅”李森和此時方揚起頭,嘴角微翹頗有些桀驁地說:“我們想要給讀者帶來視覺上的沖擊。”
做平臺綁定1600家雜志
“現在每個月收入大概100萬,能做到自負盈虧。”
有了技術支撐,下一步便是吸納盡可能多的內容商,說服他們授權讀覽天下銷售其雜志的電子版。
“一開始與出版商談合作非常困難。”陳遲皺了皺眉頭說。2006年剛起步時,讀覽天下知名度不高。陳遲和李森和必須一家一家媒體跑,談版權合作。
“先做了一段時間報紙的嘗試,每天在線把國內的一百多份報紙轉換,提供在線閱讀。后來發現本身報紙價格就很低,沒辦法在網上賣,還遇到版權問題,量不大就難以跟版權商分成。”經過摸索,讀覽天下開始專心做雜志。“雜志容易受發行區域影響,我們瞄準了雜志的一些發行盲區,像《理財周報》有些地方沒有發行,但是內容有價值,用戶買單。”陳遲說。
2008年陳遲又外包了新浪的雜志頻道,這意味著,簽約的雜志不僅可以在讀覽天下的平臺發行,還可以放到新浪的平臺上。隨著大刊的進駐,讀覽天下真正開始“獨攬”雜志天下。讀覽“井噴”的一個月,簽約的雜志從五六百家發展到1000多家。
目前,讀覽天下的簽約授權雜志已有1600多家,分成形式“二八到八二不等,大型刊物會多分一些,平均下來我們占58%。”陳遲說。
雜志付費模式讓讀覽天下實現了微盈,陳遲向記者透露:“現在每個月收入大概100萬,能做到自負盈虧。”陳遲說。
目前在移動互聯網閱讀領域,只有廣州的讀覽天下和上海的龍源實現盈利。面對這個早起步6年的競爭對手,陳遲仍是“和為貴”:“我們的經營模式略有出入,龍源主推網絡圖書館、圖書版權兜售,還有一些海外業務,我們之間是平行線。”
估值4000萬美金
資本解救了陳遲,也讓他和李森和敢于把步子邁得更大。
在資本市場上,曾有過創業者借力資本城頭揚旗,亦有毀于資本折戟沙場。陳遲則要感謝資本對他的施救。
“2008、2009年這兩年最困難,我們甚至借了高利貸來給員工發工資的”,回憶起這兩年,陳遲先是鎖緊眉頭,不一會兒又舒緩了嘴角回頭望了一眼李森和,自顧笑了起來:“當時感覺業務很難做,國內用戶付費的習慣很難養成。”頓了一下,陳遲低頭盯著地板似是在發呆,冷不丁又輕聲說了一句:“還是要堅持吧。”
緊隨著kindle等移動端閱讀器的面世,新的機會降臨。他們看準了時機,將鏖戰焦點放在移動端。iPad推出時,陳遲成了國內最早一批開發這個平臺的閱讀應用的公司。這一舉動給公司帶來了更多的機會。當時,聯想計劃推移動戰略,他們手握著資金、設備和用戶積累,唯獨缺少內容提供方。
陳遲堅持將這艘“船”駛到“橋頭”。2010年9月的廣州,“秋老虎”來得比往年更早,悶熱的天氣讓人更加煩躁。將資本比喻成細雨或許過于矯情,然而在當時,陳遲就是如此感受。讀覽天下所積累的內容方成了最好的切入點,君聯資本為讀覽天下估值1000萬美元,同時投資250萬美元。
資本解救了陳遲,也讓他和李森和敢于把步子邁得更大。這一年年底,ZAKER應運而生。
2011年,他們又進行了第二輪1000萬美元融資,估值達4000萬美元。“今年前幾個月,來找我們談的風投就更多了,估計有七八十家了。“陳遲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