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有一些人非常狹隘 買不起房就希望房價降下來
我們的宏觀政策幾乎全是錯的
蔣保信:現在政府又想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又想靠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這事能不能兩全?
任志強:你說錯了,我們現在是把三個事情擱在一起了。第一,是照顧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第二,是利用房地產拉動經濟的問題;第三,是要不要用市場化去解決中國的整體經濟制度問題。如果要堅持市場化,那就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市場決定價格,房地產就要往市場化的方向發展,這和政府的那兩個目標都沒有任何關系。房價應該讓市場決定上還是下,而不是由宏觀經濟的要求說了算。
我們就是因為把三個東西擱在一塊才出了毛病,所以我們的宏觀政策幾乎全是錯的。九龍治水從來都沒有成功過,多個目標從來沒能全部實現,因為你兼顧的每個目標都不是一致的。
蔣保信:中國怎么解決窮人的住房問題呢?
任志強:在1998年,我們就提出要立住房法,為什么不立呢?老是靠部委的文件和國務院的文件瞎調,調什么調?立法呀。日本是哪年有的?1960年。臺灣哪年有的?1980年。人家的經驗已經告訴了我們,應該用什么辦法去解決窮人的住房問題,我們為什么不會學學?
我們也不是沒討論過,人大討論住房法的問題已經有一二十年了,但到現在還沒有提上立法議程。為什么?因為我們的政府老想用它調來調去,立法之后,政府就不能瞎調了。比如說房地產法是1995年開始生效的,到現在多少年了,可政府為什么還在干預房價?房地產法是上位法,是大法,它規定政府只有在賣房的時候才報備價格的權力,沒有制定價格的權力,政府怎么能對商品房制定價格呢?保障性住房可以有,因為法上規定叫做"劃撥土地的另有規定",這一部分土地,你愛怎么搞都可以,但是出讓土地你怎么能限定價格呢?什么自住房、兩現房,瞎胡鬧嘛,都是典型的政府違法行為。
我們新的立法法要生效了,你們去研究研究,這些規定沒有經過人大立法批準的話,都是違法的。立法法出臺以后,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的規定都按照立法法的規定清理一遍,哪些需要按立法法的程序去重新立法的你就重新報,人大批準以后就正式立法。否則,你就應該全部撤銷,這是很簡單的事。
我們的總理都被逼得沒辦法了,說發個紅頭文件,你就那么任性?總理在批評誰呢?不是批評各級政府嗎?我們的媒體就是瞎吵吵,把任性這兩個字用得很牛,但是從來沒有考慮到底地方政府有多少是違法和任性的,你們揭露一下試試。
蔣保信:政府應該跟房地產保持什么樣的關系?
任志強:市場的歸市場,保障的歸保障。十多年以前,我們就提出這個觀點了,在人大提案中也提過很多次了,但是政府沒改。在黃孟復當全國工商聯主席的任期內,每年兩會都對政府提出批評,但政府從來不改。中國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不健康的,不會取得非常好的結果。
慈善法應鼓勵慈善行為,不應成為絆腳石
蔣保信:我們的社會似乎正在全面潰敗,而很多潰敗又跟企業有關系,比如假冒偽劣產品、有毒食品充斥市場。前不久柳傳志在"誠信中國聯盟"啟動儀式上有一個講話,呼吁企業家講誠信、重信譽。您怎么看?
任志強:我不認為社會正在全面崩潰,你說的那些不好現象,還是少數。我們的食品安全盡管存在問題,但還是有90%的合格率,不合格的10%是少數。雖然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但是你不能說那一整鍋都是老鼠屎。
少數企業沒有嚴格地按照市場的法律規則去進行生產,這是有的。所以,我們要用各種辦法,包括加強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來促使企業嚴格自律。食品安全是重要問題之一,部分原因是土地也被污染了,如果不解決土地污染的問題,食品安全問題也是解決不了的。更重要的是,要靠社會監督把有問題的企業曝光,讓它們失去市場。建立一個完整的制度,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每個人的行為都是一種表率,比如你買國內奶粉還是國外奶粉,就是一種表態行為,拿腳投票。只有當社會監督更完善時,社會才會更好,如果我們不斷地刪帖子,不斷地禁止媒體去報道這些惡劣事件,那么老百姓是沒有維權能力的。
在臺灣的民主化過程中,相當一部分力量體現在老百姓的消費維權上,他們拿起了法律的武器,隨后才有了整個社會的民主。培養社會民主意識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消費法,保護消費者權益,用各種辦法去監督食品安全。但我們現在不是這樣的,我們有各種管理機構,管理機構下面還有各種協會,給你發證書說你生產的是優秀食品,其實是亂搞一通。所以,總理這次也特別強調要砍掉那些中介,因為它們在評比過程中,給你瞎誤導。從根本上來說,中國還是制度有問題,如果制度是好的,很多問題可以靠市場解決。
蔣保信:您前段時間在廣州演講,說中國企業家應該有“貴族精神”。但有人評論說,你們這代企業家可能還是家國情懷比較重一點,但后面幾代企業家這方面可能會差一點。
任志強:錯了,年輕的企業家們家國情懷可能更重。我們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既有80后,也有90后,他們都在努力塑造這種貴族精神。按英國人的說法,三代才能培養出來一個貴族,有一個延緩過程。貴族精神是促進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沒有這些,社會的進步是很難推動的。
蔣保信: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有人說企業家參與公益的熱情好像下降了,實情是這樣的嗎?
任志強:從私人銀行的調查中看,進入公益領域的中國企業家是在增多的,他們平均有4%的財富用于公益。為什么私人銀行調查的數據比較可靠?因為他們直接管理富人的一部分資產,最了解這些資產的用途。
我昨天剛參加了一個中國慈善法立法的座談會,我們八九個慈善家、企業家、基金會代表特別強調,中國現有的一些規定是不利于鼓勵企業家從事公益活動的,也不利于全民參與慈善活動,所以新的立法一定要起到支持、鼓勵人們參與慈善活動的作用,讓做慈善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如果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立慈善法,他們更多的是想維穩,立法也是為了規范行為,這就錯了,正好也是李總理所批評的。我們說,立法的基本出發點應該是鼓勵慈善行為,即使有些方面不夠嚴格,可能會出問題,那也只是后期管理的事,不能剛開始立法的時候就不鼓勵。我們這次的立法是一個進步,因為過去沒法,現在有了。但我們不希望這個法沒有前瞻性,最后變成絆腳石。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