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寶:人走了爭議還在 華西神話會持續多久
“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把烏托邦變成現實,一定要把什么叫做共產主義,做給全國人民看看。”吳仁寶說。
集體經濟還是家族企業
上世紀80年代,包產到戶在農村全面鋪開,當時主流聲音是“包字萬能,一包就靈”。吳仁寶和華西村當時已經讓集體經濟紅火起來,最后決定“不分不包”,繼續集體經濟。1990年代末期,相當多的鄉鎮企業轉變了體制,一方面企業與鄉鎮政府脫鉤,取得了更大的自主權,一方面則是股份量化到了個人,具有更大的流動性。
華西村自1961年建村以來,這個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1600多村民連吃飽飯都困難的村莊,蛻變為2010年銷售收入512億元、人均純收入8.5萬元的超級企業集團,村民都變身為股份持有者。
看起來華西村是一個典型的集體企業,但鮮為人知的是,華西村已成為吳仁寶家族控制的企業。有研究者統計后指出,吳仁寶4個兒子可支配的可用資金占華西村資金總量的90.7%。從黨內職務來看,華西村黨委的五十多人中,“以吳家為核心的圈子達到36人,占黨委總人數的72%”。有學者整理了42年來華西歷任村干部的名單,華西村最高掌權者始終是吳仁寶。吳仁寶曾說,“如果我吳仁寶搞個體,華西這些財富就是我一家的了。”
政企合一還是市場經濟
直到今天,華西村黨委依舊是企業的直接控制者。盡管華西村企業集團擁有了多家上市公司,華西村村民的股份卻不具有多少流動性,吳仁寶等領導層也并沒有在股權上成為絕對的控制人。與此同時,至少從表面上看,華西村的發展并未受到什么影響,而是又上了一個臺階。吳仁寶堅持政企合一和集體主義的目的則在于以此換取保護,并獲得更關鍵的資源:堅持集體主義,符合執政黨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目標,保持政企合一,也有利于執政黨保持對濟的掌控能力,相應的,華西村也就可望在土地、資金和政策上得到相當的保護,收獲不少實惠。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