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一個演員的經商之路
目前,本山藝術學院已成為東北地區藝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其招生情況在東三省可謂“如火如荼”。而趙本山投資的《鄉村愛情》系列中的“謝小梅”“香秀”“謝永強”等演員均出自該校,這讓許多盼望成“星”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報考,也讓趙本山的辦學收入遠比其他學校更樂觀,并為他的文化產業儲備了驚人的潛力。
趙本山還十分注意品牌價值的保護,廣為人知的“劉老根”品牌已經被趙本山在國家工商總局申請為注冊商標。此舉不僅有效保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也為品牌價值的累積找到了載體。
反過來,在將自己的公司品牌、“集團軍”發揚壯大的同時,趙本山又絲毫沒有放松對自己這個個人品牌的維護。不論近年來的堅持表演,還是購買私人飛機和豪華房車,都是保持自己一線明星的人氣選擇。歷經這么多年,能做到在中國“小品王”的位置上屹立不倒,實屬不易,他的敬業創新可見一斑。
而讓許多人議論的私人飛機,并非奢侈顯富這么簡單,如此耀眼的談資,實際上在展示趙本山“大哥”的身份之外,更是一個巨大的吸睛點,可以時時將媒體與觀眾的焦點放到自己身上。這不僅是突出個人,更是宣傳“本山”品牌的極佳方式。本山傳媒的資本能力和高效率的資源運作能力,以及強大的管理團隊由此可見一斑。
而這種從個人品牌到文化標簽的發展,正是確立趙本山這個“金錢帝國”能不斷吸金的強大后盾。他也正是通過這種將個人品牌賦予公眾價值,再將公眾喜愛轉化為物化商品的辦法,才延伸出擁有差異化、個性化、定位獨特清晰的產品系列,這就完成了從個人品牌向公司品牌的轉型,“趙本山”三個字也才能真正從人名變成客戶歸屬與滿足感。
發散思維,全面進軍
但要筑成自己的金錢帝國,僅依靠小品一項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極富商業頭腦的趙本山在以腳下這片黑土地為靈感園地的基礎上,更是不斷開拓眼界、發散思維,向多個領域全面進軍,并取得了令人咋舌的成功!
例如,很多人可能都會感到驚訝的趙本山的第一桶金,不是春晚、小品,也不是“劉老根大舞臺”,竟然是煤炭經營和運輸。
1993年,趙本山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沈陽本山藝術開發總公司,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而這個公司除了做文化、廣告和影視之外,最重要的一項業務就是從事煤炭經營和煤炭運輸業務。這第一桶金也為趙本山公司的發展奠定了穩固根基。而至今,鋼鐵、煤炭、運輸業等依然在為本山傳媒源源不斷地吸金,每年依靠這幾項得來的收益至少上千萬元。
隨后,趙本山又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商機,那是2001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趙本山帶著幾個朋友去吉林玩,在高秀敏的邀請下,他們一行人來到當地一家二人轉劇場看表演,被張小飛夫婦合演的《傻子拉媳婦》逗得差點樂癱在椅子上。當晚,趙本山就收了張小飛做徒弟,“那是我幾年來最幸福的時刻,我看到了我的希望”。回去之后,趙本山覺也不睡,開始策劃今后二人轉的發展。隨后,趙本山采取了一系列行動來推廣二人轉藝術:連續舉辦了“本山杯”二人轉大獎賽,遼寧、吉林、天津、北京等地“劉老根大舞臺”的相繼建立以及本山藝術學院、遼寧民間藝術團的成立,都給二人轉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趙本山還通過籌拍電視劇將二人轉推出了東北、推向了全國,并跨越語言障礙,讓全國的觀眾都為之俯仰。
同樣是地產投資,趙本山卻與一般明星都投資住宅、豪宅的習慣不一樣。除了在三亞、北京以及沈陽等地的房產目前已增長了數千萬元外,他在沈陽斥資8000萬元興建的影視基地才是最為外界矚目的固定資產。
這個影視基地占地20公頃,目前市場價值已達到7億元人民幣,幾乎翻了10倍的價格。該影視基地地處沈陽棋盤山風景區,實際上是一個集影視拍攝、休閑娛樂和文化教育于一體的大型主題樂園。不僅地價直線上漲,從精神層面上來說,這個工程欲再現100年前與北京天橋、上海城隍廟齊名的沈陽北市場的盛景,為趙本山和他的帝國也積累起不少人氣與聲譽,可謂一舉多得。
而回到表演這個本行上來,趙本山從不把自己局限在當初起步的春晚舞臺和近年固定亮相的劇場內。收徒弟、開劇場、辦影視院校、代言拍廣告、建影視基地、拍系列電視劇,甚至跟電影大鱷合作,從張藝謀到王家衛,那些盛名之下的電影里常會看到趙本山和他弟子的身影。甚至,他還自己投資拍上了電影……這些才是真正維持本山傳媒這個巨大娛樂帝國的產業鏈條。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