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經營哲學:小米不靠手機硬件賺錢
雷軍:每家公司發產品都拿來跟小米比,尤其國內同行,這是小米的榮幸。我希望由小米的崛起,能夠帶動國產高端手機的共同進步,這是好事。
雷軍稍顯官方的回答看似輕描淡寫,卻掩飾不了其中的無奈。掌聲和爭議聲中成長起來的小米,期待得到用戶的包容與諒解,也一直渴望能走出互聯網手機的新模式。
沒有店面,沒有市場推廣,只通過網絡銷售,不走尋常路的小米,兩年間銷量從0到1500萬臺,這樣的成長軌跡讓雷軍也有些沒想到。時至今日,小米依然在摸著石頭過河,而雷軍認為,這塊石頭就是消費者的喜好。
雷軍:我們甚至賣小米牌的帆布鞋,大家都覺得我們有點亂來。我們主要銷售用戶喜歡的東西,我們的模式跟別人不一樣,我們是開電商公司。
不過,獨樹一幟并不能為小米解決一切問題,現實讓雷軍不得不盡快理清思路。
雷軍:蘋果三星都是靠賣硬件掙錢,我們對手機硬件沒有賺錢的預期,我們的心態是依靠初期的成本價來定價,然后依靠衍生服務來賺錢。
拋開蘋果三星不說,史無前例的國內智能手機"戰役"早在去年就已經打響,除了既有品牌外,盛大、騰訊、阿里巴巴、網易、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加入。身處"戰局"的雷軍意識到,市場的布局才剛剛開始。
雷軍:初期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品牌,群雄并立,三到五年之后會像PC一樣,高度集中。
不過,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智能手機發展正在經歷種種陣痛——阿里云手機發布意外取消,360被華為拋棄,小米再陷"翻新門"等。互聯網企業做手機在營銷層面上的造勢,掩蓋不了自身"內功"不足的問題。雷軍認為,緩解這份陣痛的良藥之一是用戶體驗。
雷軍:3G網絡的普及度還遠遠不夠,而且馬上4G、LTE要開始了。未來需要提升的,第一是帶寬,第二是在確保體驗的前提下降價。但關鍵是幾百塊錢的智能手機怎么能保證體驗,如果速度很慢、配置很低,很多常用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就帶不起來。
在強大的壓力之下,雷軍說,國內企業應一起努力,比拼蘋果、三星。
雷軍:蘋果強在硬件體驗,三星強在全產業鏈的硬件。國內的同行其實還是各有各的優勢:在制造大眾型的消費品,怎樣把價錢做低,國內的廠商都還是有優勢的。當然,要想在用戶體驗上、綜合體驗上比拼蘋果和三星,還要一起努力。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