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未來人類必將數碼化
30年前,手機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我就想到過像如今的智能機一樣,平時隨身攜帶的機器,最近的可穿戴設備,如手表、眼鏡也相繼出現了。
另外,醫療也會大大進步,平均壽命200歲的時代終將到來,300年前人類的平均壽命是35歲,大多數人因為戰爭和疾病早早地死亡。300年后人類的平均壽命是200歲,70~80歲都會被說年輕,未來越想象越覺得接近科幻小說,充滿哲學、宗教等等爭論的話題。
然而一邊想象著300年后的世界,一邊煩惱之后,再次考慮“30年后”這個話題,會覺得基本上是無聊而理所當然的世界。會讓人覺得“這樣的程度是理所當然的”,討論300年后搭載腦構造計算機的機器人的時候,人們的意見多種多樣,30年后的事與之比起來似乎太平常、引不起議論,但關鍵問題就在這理所當然的30年后。
首先是“信息大爆炸”,比如,我們想象一下30年后的iPhone會如何,與現在同樣價格的CPU的能力大約會是現在的100萬倍。
雖然不知到那時候,iPhone還存不存在,但30年后的智能機平均的記憶容量會是現在的100萬倍,通信速度是300萬倍。
100萬倍是什么概念呢,那是裝入了是人類大腦10萬倍的晶體管。
2018年以后電腦會超過人腦,30年后就是遠遠超過,這樣的話,就能夠放進5000億首歌曲、3.5億年份的報紙。這樣的“超級智能機”今后將會出現,這樣的終端本地的處理能力已經如此,云端會如何呢?這又完全不一樣了,通信速度達到現在的300萬倍的話,本地和云端之間的連接速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無限大的云端將把地球大大拓寬,也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云會成為人類最大的資產
所有的一切都會成為生活記錄,被保存在云端。 “實時翻譯眼鏡” 30年前就取得了專利,當然遠在谷歌眼鏡之前,今后的云技術中,在通信的瞬間完成自動翻譯會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教育當然也會大大進化,全世界的孩子能與世界各地的孩子說話、語言不通也能自動翻譯。醫療也會發展到高水平,無論你是住在孤島還是住在沙漠,也能瞬間接受世界最尖端的醫療服務。工作方式也會進化,能瞬間連接許多東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云會成為人類最大的資產。
移動設備的流行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軟銀也開始將云技術作為最大資產而活用起來,云和大數據相混合,能形成更加有益的形式,為市場服務、解決問題。軟銀首先從自己開始,活用大數據,解決自身的問題。首先改善信號,為了更好服務軟銀的用戶,我們讓信號更良好,建立更有效率的基站。
我們做了一件世界首創的事,獨立花費了1個月時間,收集了7.5件的數據,數據從智能機App上獲得并分析,用戶網絡的改善。用戶在何處、何時、幾次接入網絡、連上了沒有……我們進行了種種分析,也分析了競爭對手的用戶的連接狀態。這是世界首次,人們在哪個店里會進行怎樣的行動、周五的18點到周日的10點都干了什么……一切都用數據進行分析。
我認為這樣才能進行真正的改善,才能分析哪里有問題,障礙在哪里。舉個例子,我們常在IT雜志上看到“調查了200個地方”“問了1000個人”,然后進行分析,但從沒看過分析7.5億人的雜志,因為這樣很花錢,也沒有相應的技術。Docomo的top2機型現在有多少連接上了,au的哪個機型連接率不好,我們比他們都清楚,這為我們改善通信服務幫了大忙,能堂堂正正地在電視廣告里說“我們改善了信號”。再賣給別人之前自己先試試,能不能真的派上用場,這是軟銀的文化。把時下流行的概念比如云比如大數據先自己徹底活用,讓我們的服務改善真的具備科學的數據分析背景,才能用有限的設備投資與別人競爭。
另一個活用大數據的例子,就是我們之前就開始做的,用戶能不能實際體會到信號改善,我們通過分析推特的大數據來把握。
軟銀在工作方式上也配合云技術,率先進行了改變。iPhone推出至今已有4、5年了,我們給全部公司員工都配了一臺,iPad出來的時候也給所有人配了,全員可以隨身攜帶、連接云端,利益增長并不是偶然的事,對于未來的云,不活用iPhone是不行的,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進行各種各樣的工作,郵件也通過Gmail Cloud化了,各種各樣的報告也Cloud化了。
不僅僅是我們,和我們合作的企業也在活用這些。JR上配了7000臺iPad mini,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閱讀喜愛的內容,醫藥公司利用視頻提供醫生的情報、misawa home(房地產公司)利用iPad進行工程管理、三和shutter也在工作中引入了1400臺iPad,利用視頻等手段,讓人們能實際體驗閘門開關的速度。
軟銀公司內已經實行無紙化,也不用打印機,除了契約性文件和向政府提供的文件,已經全面無紙化了,開會也是用視頻介紹,公司內有專門制作視頻的團隊,presentation的方式也改變了。利用Google Apps在世界各處商談……
向世界挑戰,我們看見了新的風景,是不挑戰則見不到的風景。今后讓我們繼續我們的征程,正在積極進行數碼化的企業,讓我們繼續挑戰信息的革命,世界的工作方式也會發生大的變革。
為什么要行動呢?只因這是為人們提供幸福而不得不進行的事。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