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互聯網金融替代不了銀行
2014-07-31 13:58:47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鳳凰科技
但是我覺得銀行業未來不會遭受重創,有以下四個理由。
第一,由于銀行業特殊的歷史原因,我們的國情決定,我們的銀行業太大了。在全世界的各個國家,銀行占整個金融業的比重是有限的,但是,我們中國總資產規模跟銀行比只是很小的一個小頭,所有的金融機構在全國各地的網點,其他所有的金融機構,不包括證券、保險、信托、等等,加在一起,他們的網點也就不到銀行的十分之一,它的塊頭太大了。比如說賣保險,分紅險,90%的分紅險是在銀行賣出去的,為什么?因為中國的金融走到中國億萬消費者身邊的機構只有銀行。因為它太龐大,所以你想讓這么龐大的一個銀行業在短期內,在三年五年、十年之內突然消失了,突然全行業陷入困境,不可能,如果真到那天,我覺得中國經濟早已經崩潰了。
所以,銀行業是中國歷史性的,不能因為國外比如美國的銀行業占金融行業的比重不是那么大,不能簡單的根據國外的某些情況就推理中國,因為中國是歷史形成的。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隨著利率市場化之后,銀行業是不是息差小到跟香港、臺灣、日本一樣,會不會讓銀行陷入全面虧損?我認為也不可能,首先,中國老百姓是有存錢的文化的,幾千年都是這樣。從錢的出口端,中國企業家的文化,有一個億他一定想干五個億的活,有一個億他想投資十億,尤其是我們這一代企業家,這是個文化。
反正我接觸到的,除了有兩類企業家不太愿意使用銀行貸款之外,一個是新興的互聯網企業,互聯網崛起了,為什么它不太喜歡這個呢?因為這些企業都是在美國上市的,美國企業使用銀行貸款很少。像我們巨人網絡就是在美國上市的,銀行貸款幾乎為零,賬上面有大量的現金儲備,幾乎每個互聯網企業都是這樣。這個是在互聯網企業的企業家文化。
第二個就是在西方受過教育的富二代回來掌權,這群人會好一點。其他的所有的企業,對資金都是如饑似渴。
只要這一批企業家不退出歷史舞臺,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還是企業家求銀行,中國的資金是短缺的。
日本為什么息差小呢?因為他貸款利息才1%,大不了,為什么呢?因為企業不需要貸款,它的企業家沒有貸款欲望。但是,發展中國家、金磚四國像中國尤其明顯,就是企業家擴張欲望很強,不是西方國家有一塊錢做一塊錢的事,我們是有一塊錢做十塊錢的事。這個文化不改變,未來的10年、15年、20年資金越來越短缺,只要資金短缺,只要企業家登門求銀行,息差就小不了。所以,利率市場化以后到底會怎么樣?我覺得不一定息差會縮小。這是我的第二個理由。
第二個理由,剛才吳院長、董文標董事長都談了,互聯網對銀行的沖擊不會讓他們垮掉?我的結論跟他們一致,是不會的。銀行是做什么的?銀行是經營信用的,不是簡單經營錢的,它是玩信用的。360行最不講信用的行業是哪個行業?互聯網,互聯網上面你都不知道對方是男的還是女的,你跟一個女孩子聊天,說不定他是個人妖,因為在互聯網上是充滿欺詐的,因為這個充滿欺詐就決定互聯網要做金融,只能做局部個別領域,他不能全面做。
比如我拿人民幣換美金,在互聯網能換嗎?換不了,只能到銀行的柜臺去換,因為銀行柜臺給你的不是假鈔,在互聯網上換真是會被騙,說不定用復印機復印一張紙就給你了。所以,銀行有幾十項銀行業務,互聯網只能沖擊它幾項,剩下幾十項是沖擊不了的,這個就是互聯網的特性。
當然,我不是說互聯網金融不會大發展,互聯網金融會有大的發展,像余額寶的崛起就證明了這一點,還會有更多的崛起,但是,它替代不了銀行,它將來能占到銀行的20%,我覺得就已經很了不起了,20%就30萬億了。30萬億也是非常龐大的,但是你想把銀行替代掉,我覺得不可能。
最后一個理由,會有政策的紅利,改革的紅利。我們中國自從取消掉糧票之后,從計劃經濟進入市場經濟之后,我們唯一還有一個行業,現在還保留糧票的,那就是銀行業。銀行業每年要發糧票,今年你只能有多少貸款,明年你有多少貸款,每年給大家發糧票。銀行業還是一個監管過度的,比如像控制銀行的規模,你吸收的多少存款,我允許你放多少貸款出去,按道理來講,一個指標卡就可以了,但是現在同時也三個指標在卡,卡的是同一個內容,沒有任何區別。
第一個就是存款保證金,20%,這是全世界通用的,人家是8%、12%,我們是20%,高一點就高一點,也還行。第二個,存貸比,75%,你吸收100塊錢的存款,只允許你貸75,這樣就把存款準備金給廢了,這個管理就沒什么用了。你不能是我吸收100塊錢存款貸80,不行,只能75。第三個,人民銀行又加了一道,我給你發糧票,工、農、中、建、交我給你多少,剩下的給你多少,工、農、中、建、交日子好過一點,地方的商業銀行每年給他的糧票是30%,他收了100塊錢存款,只允許他貸款30塊錢,這樣的話,就逼良為娼了。于是,理財、歪門邪道的東西都出來了,這個我覺得是逼出來的。
隨著利率市場化,既然利率都市場化了,我相信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領導一定會做到這一點。既然銀行業進入市場經濟了,我的計劃經濟的那套管理也要放開了,至少要放開一大部分了。因為不可能再用計劃經濟的管理,來讓銀行業進入市場經濟。所以,當放開的時候,會有很多改革的紅利,根據他放開的內容,有些銀行就能抓住機遇,根據他放開的內容迎頭趕上。
我覺得中國銀行現在利率高,錢那么多,利率那么高,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管過度。比如有幾百項銀行的規定說這個不許、那個不許,比如銀行的資金不能進股市,對落后產能不能貸款等等,看似每一條都是好的,但也不是每一條都好,比如說打壓股市就沒有道理,有很多規定,這些規定表面上看是好的。
我舉一個例子,比如落后產能,在08年的時候,銀監會下文要大家支持這些企業,無條件給這些企業貸款。一個鋼廠貸了200億,那時候在響應國家的號召貸了200億,現在突然說不給他貸了,他的存量貸款放在那,怎么辦?走歪門邪道,他過去心里只接受6.5%的貸款利息,因為你這么規定了,他接受15%了。一個鋼鐵、一個船舶,企業家把心理價位接受利息提高了,他要12%、15%,有50個領域的人把自己的心理價位都抬高了以后,銀行也就跟著把利息往下拉了。
所以,我覺得是監管過度讓中國的利息走入這樣一個怪圈,錢發了這么多,利率這么高。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