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無需擔心BAT壟斷 創業仍有機會
提問:我們是京東的供貨商,京東賣的價格比我們價格更低,這是為什么?京東靠什么賺錢?
劉強東:我不知道供的什么貨,如果是電子產品,京東的一些毛利是來自于返點,我們有些SKU,多少錢進是多少錢賣的,甚至有的時候比進貨價還便宜賣,我們賺返點。
現階段我們還是發展用戶來網購,特別是初期的消費者,來選擇的理由就是便宜,服務好。品質比它好,消費者不知道,他第一次來京東,幾乎都是因為價格便宜。
用了一年兩年以后,價格一模一樣的情況下,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你們很多人會繼續選擇在網上購物的,為什么?方便,售前售中售后都不用出門,多方便。
所以終有一天當市場成熟的時候,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還不成熟,當它成熟時候,是靠服務來贏得消費者,不再靠價格,到那時候,我們就要適當的加一些價格。
自營與POP平臺缺一不可
提問:京東目前的銷售中76%來自于自營,其余是來自于平臺上面的品牌商家,未來京東在戰略上是會繼續強調自營還是強調開放平臺?如何平衡這兩種模式?
劉強東:這兩種對京東商城至關重要,而且缺一不可,誰也不能替代誰,所有的標準化產品最終一定自營能夠勝出,比如我們內部來講,包括我們平臺來講,毫不懷疑,舉個簡單的例子,聯想的筆記本,京東動輒起步都是1萬臺采購,平臺上的賣家都采購數量很少,它的采購成本不可能跟京東競爭,沒有這種規模。
但是有一些非標準的,服裝鞋帽,自營是沒法做的,我們運營效率沒有優勢,因為它是品牌高度分散,SKU數量是海量,自營的模式做了成本只會更高,這種非標準化的產品,必須依賴我們平臺賣家在我們平臺上進行銷售,十年之后京東的自營會更強,但是非標準化的,我們京東不進入,要依賴我們的合作賣家去銷售。
最擔心第三方商品品質
提問:第三方發貨的商品,京東如何管控商品品質?如果品質不良,會不會影響京東的名譽?
劉強東:這也是我們最擔心的,我們京東平臺剛剛做了三年多的時間,一季度末,來自第三方的SKU數量,絕大多數是來自于第三方,我們做平臺三年以來,也是膽戰心驚,反復的篩選,三年以來,我們在第一季度末的平臺賣家只有近3萬個,但是網上賣家有上千萬,我們京東有的根本不敢碰,有一個SKU發現是假的,我們按照合約,會扣賣家很多錢。
你在京東商城賣一件假貨,現在有可能會罰100萬。我要求根據賣家的大小,根據賣家的經濟底子,通過合同的方式約定,你要敢在京東賣一件假貨,可以罰到你的公司倒閉。
第三,京東有意跟國家工商總局聯合,我們通過技術,消費者評價,各方面的數據分析,我們發現有賣假貨苗頭的,我們主動把賣家的所有資料提供給國家工商總局,再通過地方工商總局,把它全部查抄了。
第三是我們要嚴管自己的員工,以后任何一個人,我們發現假貨之后,上面A、B、C三級的管理人員一年之內不得升職加薪,如果一年發現三次,相關人員要被開除。我們為此付出了巨額的成本,我們內部有58個人的專門團隊,天天在那抽檢,沒日沒夜抽檢,成本很高。
降低物流成本是讓物品有組織化
提問:現在很多的平臺商,包括像阿里、1號店都在做自建物流,京東每年花在物流上的上40億,京東怎么看待在物流方面投資的重資產?有沒有開放或者怎么處理的考量?
劉強東:我們降低物流成本唯一的方法是通過有組織的,讓物品有組織、有管理、有序的流動,我們多少年,中國零售市場沒有發展,這是根本問題,別說海量的賣家,它的商品是無序的,有批發商,還有總代,今天發到這兒,明天發到那,貨物處于盲目的流動狀態。
真正有價值的,能夠降低物流成本的是說,把未來的每個物品都有組織、有管理、有序的流動,我希望隨著京東商城規模的擴大,我們對物品的流動會更加的精準,三年前我們的銷售預測已經做到很高準確性,現在的數字還在提升,意味著什么?
比如說我們有200個庫房,我們每個商品從工廠大門出來的時候,直接發到200個庫房,到了庫房就到消費者家里去,整個搬運的距離是最短的,搬運效率是最快的,搬運成本是最低的,如果是特別小的店面存在的話,它的貨品是無組織的,盲目的。
京東上市自己只做了1%的事情
提問:今年5月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您覺得京東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對于其他期待上市的中國企業您有什么建議?
劉強東:其實上市對我來講沒什么挑戰,我真的可以告訴大家,在整個上市過程中,我為上市的準備,我只做了1%的事情,99%的事情都是我現在的CFO和其他的同事在做的,我唯一做的就是需要我簽字我就簽字,最后做了一個路演,做路演之前我還在商量我能不能不去。
但是我跳過了新加坡,跳過了歐洲,跳過了迪拜,我只去了美國,我不是說自己多么牛,多么驕傲,我想任何的投資人,終究看的是你的業績,其他都沒有價值,所以上市要上好,不要太關注短期的市值變化,沒什么意義,你長期的市值跟你創造的價值一定是相關聯的,這個世界是很公平的,只要你做了有價值的事情,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市值。
做金融純粹是因電商業務需要
提問:京東跟其他互聯網的巨頭相比,是做了電商的零售部分,您對于京東未來的戰略布局是怎么設想的?會不會進軍其他的領域?
劉強東:我這么多年,我是非常簡單的,而且極為專注,做金融純粹是因為有需要,特別是中國有無數的中小企業需要貸款,對京東公司是巨大的商機,使用京東的比銀行貸款看似利率高了兩點左右,但是綜合成本比銀行低很多,不需要抵押,3分鐘拿到貸款。
現在京東上申請下來3分鐘,錢到你賬上,用一天給一天利息,用三天給三天利息,都可以,所以我們所有的金融產品都圍繞著創新,都不是為了跟銀行競爭,我們的錢來自銀行。
我們是希望通過這種模式做一些銀行暫時不方便做的,京東具備這樣的能力,我們利用我們的優勢跟銀行合作,解決了大量中小企業貸款的問題,能夠把貨物變成貸款,甚至可以往上游,可以用原材料也可以拿我們的貸款。
京東O2O圍繞物流展開
提問:京東前段時間提出五大戰略的想法,里面的內容,包括開始布局生鮮,或者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會進入一些關于移動終端的,這些事業未來您是怎么看待它們未來的關聯點?
劉強東:我們的O2O項目,都是圍繞我們物流的,只是把它細化,我們過去十年在品類擴充,品類管理來講做得比較松,但是未來每個都會細化的管理。
我們發現電商做了這么多年,不管是京東還是阿里,有一類品類大家都沒做好,那就是油鹽醬醋,就是商超、便利店,3000個SKU,京東自營模式做不好,因為太便宜了,一瓶水幾塊錢,但是又是買得最多的問題,發貨加上物流成本,利潤又沒有多少錢。
我們利用京東的物流,做了一個項目,把北京分成網格狀,我們每一個直徑一公里的都有京東2.7個配送員,至少有1個便利店,都是有消費者的。
所以我們通過網格狀之后,消費者買醋和油的時候,或者買瓶水的時候,我們就找里你家最近的水在哪,有可能在沃爾瑪,有可能在7-11,離你最近的水在哪,我們實時對我們的配送員下發指令,讓我們的配送員去那里拿一瓶水送到哪里去,這個就是O2O的項目。這樣就解決了京東和阿里沒有做好的,又滿足了消費者高頻購物的需求,這只是給大家舉個例子。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