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拼命工作是上天賦予的使命
2014-07-12 11:03:32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中國企業家網
在這一系列講演之后,今天我想以“干法”為題,談一談執掌企業之舵的領導人即經營者應該如何工作的問題。
自己盡可能輕松,驅使員工賣命,借此賺大錢、發大財,這樣的經營者大有人在。
還有,創辦新型風險企業,通過上市一攫千金,然后年紀輕輕就退出江湖,休閑享樂。這樣來定位人生目的的經營者,不論哪個國家都為數不少。
我認為,如果像這樣,只把賺錢和享樂當作人生目的,那么,從結果來說,經營者自己并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企業也不可能持續成長發展。社會總是期待經營者具備更為高尚的人生目的。
迄今為止我在中國的講演中所論述的經營的原理原則,經營管理的思維方式和組織架構,能不能正確地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從事實踐的經營者的干法,或者說取決于經營者的工作目的到底是什么,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為了讓在座各位,作為經營者,能成大器、做大事,我覺得也有必要請大家重新認識工作的意義。
那么,經營者具體應該怎么工作?還有,經營者究竟為什么而工作?我想按著這個順序講下去。
首先,理所當然,經營者必須將他的事業引向成功。無論是創建風險企業,還是繼承原有的事業,讓事業走上軌道,促使它成長發展,乃是經營者的第一要務。
這個出發點,就是要抱著“無論如何也要讓事業成功”這種強烈的愿望去工作,在這一點上做到極致。這種強烈的“意識”類似于格斗時必須具備的“斗爭性”。缺乏這種“斗爭性”的人,首先就不適合當經營者。相反,只要具備這種“意識”,哪怕資金、技術、人才不足,都可以靠熱情和執著的信念加以彌補,就可以讓事業獲得成功。
大家或許認為,僅僅依靠“意識”,事業不可能成功。然而,在“意識”里秘藏著巨大的力量。一般認為,邏輯演繹、推理推論,構思戰略,就是說使用頭腦“思考”最重要。心中“意識”到什么,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我相信,心中的“意識”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用頭腦進行的思考。在我們的人生中,“意識”所具備的強大的力量是其他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
“意識”是人們一切行為的根源和基礎。證明這一點的,就是現代文明社會所走過的歷程。
原始的人類采摘樹上的果實,捉魚捕獸,依靠采擷狩獵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共生。此后,大概在一萬年之前,人類開始擁有了自己的生產手段,借此種植谷物,飼養家畜,以供食用,由此進入農耕畜牧的時代。在采擷狩獵的時代,人類僅靠自身的意志無法生存,但依靠農耕畜牧,人類開始擺脫自然的束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下去。
爾后,距今約250年前,英國發起了所謂產業革命,蒸汽機的發明讓人類掌握了驅動力。從這個時候開始,發明創造接二連三,科學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令人眼花繚亂。這才構筑了如此壯觀、如此富裕的現代文明社會。而這一切只用了短短的250年的時間。
就是說,現在的這個文明社會發端于產業革命,依靠的是科學技術的發達。那么,科學技術為什么能如此發達呢?不用說,其本源就是我們人類原來就具備的“意識”。
“想這么干”、“如果有這個東西那就方便了”、“如果有這種可能性就太好了”,這一類“意識”、“念頭”,會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浮現。比如,迄今為止我們都是步行或者奔跑,那么有沒有更加快速、更加方便的移動方法呢?“很想乘坐新式的交通工具”,這類“意識”、“念頭”會像夢一樣在我們的心中升起。
這如夢般的“意識”會轉變成強烈的動機,然后會付諸于實踐,人們開始著手制作新的交通工具。首先用頭腦構思,接著努力試作,然后再思考,深入地思考,不斷鉆研改進,經過反復的失敗,最后造出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有人設計制造了自行車;有人發明了蒸汽機車、后來演變為電車;有人發明了汽車;有人造出了飛機。
發明創造某種東西,在具體實施時,必須用頭腦思考,必須進行研究。但其發端卻是突然在心中浮現的“念頭”。一般說來,“念頭”這東西往往受到輕視。常聽人說:“不要憑念頭、不要憑心血來潮說事”。但實際上,這個“念頭”才是最重要的,現代科學技術,一切發明創造的起源,都發端于這個“念頭”。
這在企業經營中也完全一樣,經營者心中的強烈的“念頭”就可能變為現實。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個故事。“首先你必須得這么想!”就是說愿望非常重要。我年輕時就從松下幸之助先生那里學到了這一條。
京瓷創業時,在企業經營上我是外行,我很想從成功的企業家那里學到經營的秘訣。當時正好拿到了松下幸之助先生講演會的邀請書。我很迫切地想知道,被世人稱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先生究竟是用什么思想經營企業的?我提出申請,滿懷期待,趕赴講演會場。
當天因工作關系我遲到了,我在會場的最后面一排,站立著聽講。
“經營企業在景氣好的時候,不要以為景氣會一直好下去,要考慮到經濟會出現不景氣,在資金有余裕時要做好儲備。就是要像蓄水的水庫一樣,經營企業要為不景氣時做準備。”
松下先生講的主題是:大量降雨,如果任其流入江河,就會引起洪水泛濫,招致大水災。所以先要讓河水流入水庫,然后按需要放水,這樣不僅可以遏止洪水,干旱時還可以防止河水斷流,這樣就有效地使用了雨水。這種治水的思維方式應用到企業經營上,就是所謂“水庫式經營”。
講演結束松下先生開始回答聽眾的問題。后排有人舉手提問:“您所說的水庫式經營,就是經營必須有余裕、有儲備,我們都明白,松下先生就是不說,我們中小企業的經營者也都懂得這一點,也都這么想,但正因為做不到,我們才感覺苦惱。究竟怎么做經營才能有余裕?如果不教給我們具體的方法,我們不滿意,不好辦。”提問中夾雜著抗議的味道。
那一刻,松下先生臉上露出了非常困惑的神情,沉默片刻,他輕聲地自言自語,只說了一句話:“不!你不想可不行啊!”然后又保持沉默,聽眾以為松下答非所問,所以哄堂大笑。當時的情景我記憶猶新。
但是,就在那一瞬間,我感覺猶如電流通過我的全身。“你不想可不行啊!”松下先生嘟囔似的說出的這句話中,包含了萬種思量,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你不想可不行啊!”這句話,松下先生想傳遞的意思是:
“你說你也想讓自己的經營有余裕,但怎么做經營才能有余裕,方法千差萬別,你的公司一定有適合你公司的做法,因此我沒法教你,但經營企業絕對要有余裕,你自己必須認真去想,這個‘想’才是一切的開始”。
就是說,“如果可以的話就好了!”憑這種程度的、輕浮的想法或愿望,要達成高目標,要實現遠大理想是根本不可能的。經營要有余裕,你是不是發自內心、真正這么想?這是關鍵。如果你真心這么想,你就會千方百計、拼命思考具體的辦法,水庫就一定能建成。松下先生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前面已說過,“無論如何非如此不可”,人如果強烈地祈愿,那么他這種“意識”一定會化作行動,他就會自然而然的朝著這種意愿實現的方向去努力。當然,這種“意識”必須非常強烈。
不是漫不經心,而是“不管怎樣、無論如何都要這么干!”“非如此不可!”,必須是這種強烈的意念支配的愿望和夢想。要獲得事業的成功,其前提就是要具備這種強烈而持久的愿望。
抱有了這種強烈的愿望,接著就只有“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這一條了。努力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另外,如果問:“你努力了嗎?”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回答:“是的,我努力了”。
但是,普通程度的努力不管你如何持續,你也不過是付出了與普通人一樣的努力,你只是做了理所當然的事。這樣的話,成功是沒有把握的。只有付出不同尋常的、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才可期待獲得巨大的成果。
“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這句話非常關鍵。在工作中想要做成某件事情,就要不惜付出無窮無盡的努力。不肯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卻想獲得很大的成功,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這么說,人們就難免誤解,好像“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是一件特別的事,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做出無限度的努力似乎是一味苛刻的要求我們自己。但事情決非如此。
放眼自然界,不管什么動物、什么植物,不在拼命求生存的物種并不存在。只有我們人類才會心懷邪念,貪圖享樂。
初春時分,我在京都的自家附近散步。在城墻的石縫中有嫩草出土,走近細看,石塊和石塊的縫隙之間,只有一點點泥土,但就在這少得可憐的土壤中,草兒拼命吸取春天的陽光雨露,萌生出它的嫩芽。
此后,春季只短短的持續幾周,搶在這期間,草兒接受陽光的恩澤,匆匆地長葉、開花、結籽。如果不這樣,等到夏天來臨,石壁在灼熱的陽光曝曬下,溫度急速上升,草兒就會枯死。所以趕在酷暑到來之前,草兒必須竭盡全力、拼命生長,以便留下子孫,然后枯萎。
在柏油馬路的縫隙中長出的、連名字也不為人知的雜草,它們的命運也一樣。在水分極端缺乏的、地獄般炎熱的環境中,各種各樣的雜草都掙扎著拼命求生,希望比別的雜草獲得更多的陽光,以便長得更大些,為此,它們拼命擴展草葉,伸展草莖,為生存而競爭。
不是為了擊敗對手而拼命,而是為了自身的生存而拼命努力。自然界原本就是這么形成的,不拼命求生的植物絕不存在,不努力的草類無法生存。
動物也一樣,如果不拼命求生存必將滅絕,此乃是自然界的鐵則。只有我們人類,談到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要拼命工作”,反而覺得很特別,很難接受。
這不對!不僅是為了獲得成功必須勤奮努力,就是為了生存也必須“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這乃是自然的法則。
為什么自然或者上天會按照這種法則來創造世界呢?別的生物“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是上天賦予的本能。但是我們人類卻必須依靠自己覺悟,才能明白這個道理。我認為,特別是我們經營者,必須自覺地意識到拼命工作是上天賦予我們的使命。這與“經營者為什么而工作”這一根本性的問題相關連。因此,接下來我就想論述關于經營者工作目的這一問題。
當我還是一個青年經營者的時候,我一邊“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做工作,一邊又覺得充當我這樣的角色很是吃虧。越是全身心投入工作、越是光明正大地經營企業,越覺得不劃算,像我這樣的、付出和收獲不相稱的工作世上恐怕沒有吧。我真的這么想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