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哲學
2014-06-26 15:43:50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快鯉魚
第三個特征是從生產者設計到消費者定制。消費者要什么會影響生產者的生產過程。
最后是網絡關系的平面關系向立體結構轉變。從客戶和生產者之間不可見的關系,到今天變成有結構性的互聯網關系。
這些互聯網商業的特征會影響到監管哲學的變化。在過去,政府要監管一個行業,需要幾個抓手。一個就是監管經營者的主體,他們關心什么人有資格經營什么樣的項目,你有沒有資格、你是不是法人、你有多少注冊資金、你所處的關系是什么,這是過去傳統行業接受監管的方式。
到今天,互聯網時代的許多產品,我們看不到它的主體非常明確的邊界,我們不知道那個主體究竟是誰。這跟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分不開,因為它是平臺化、大數據,數據互相利用,你不知道主體究竟是什么。有時候一方提供的數據是由另一方利用,主體不再明確。作為監管者,很難明確監管的主體。
好像今天互聯網金融也有這個現象,余額寶的主體是誰,是天鴻基金,還是銀行,還是阿里的平臺,還是支付寶?主體發生變化,數據的提供者也發生變化。
產品的形態也不斷發生變化。過去一個電視、一個手表、一個雞蛋、一個汽車的邊界非常清楚,今天互聯網的邊界不清楚,經常發生不斷的遷移變化。本來是一個社交平臺的單對單關系,很容易變成撮合的平臺,像嘀嘀打車。再進一步變成金融的融資理財的平臺。監管者很難對產品進行具體的監管。
經營的時空無法限制。過去我們可以限制一個企業在海淀區經營,營業的時間。今天我們非常難做到這一點,服務器開在這個地方可以,開在另一個地方也可以,全國各地、全世界的網民24小時都可以訪問,都可以接受你的服務,經營的時空沒辦法限制。
對策是什么?我們不能再用傳統的監管方式,對策就是要做一個所謂的底線監管和園丁式的培育。我們要非常清楚地界定需要防范的風險是什么,你擔心什么、害怕什么,把它標示出來,我們就依次進行監管。除此以外,互聯網的邊界發生任何改動、主體發生任何變化、時空、客戶的數量和來源發生任何變化,我們都應該以寬大的胸懷歡迎這個新生事物,因為我們不知道它長成什么樣子。
說要贊成或者是鼓勵引導創新,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官員,沒有任何一個學者,甚至沒有任何一個從業者有資格說這句話。因為創新顧名思義就是不知道長成什么樣子。讓它們長,你才能知道它們長成什么樣子,每時每刻都有新的思想。
這兩者之間怎么平衡呢?什么才叫底線監管呢?我認為關于互聯網金融有些風險是可以明確界定的。最重要的就是詐騙的風險,他會不會騙人。在這個詐騙的風險里尤其要防范的就是所謂的龐氏騙局。龐氏騙局跟傳統的投資最重要的區別是正常投資的收益來自于有價值的生產。需要錢的人是不是可信,銀行做了大量的工作。銀行做這個工作的時候,由于要克服信息不對稱,投入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有句俗話是“大雞不吃小米”,因為談戀愛的成本非常高,了解一個企業的成本非常高,只能做大單的生意,忽略了大量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
用一桶水澆一棵樹,與一桶水澆一個足球場的小樹苗,整個灌溉技術是完全不一樣的。過去銀行就是澆這棵大樹,我澆小苗,無數的小企業要借的錢不是一百萬,不是十萬,而是幾萬、幾千。我在阿里巴巴的小微借款平臺上看到借20塊錢的,銀行就沒辦法克服這樣的成本障礙。
不正常的投資,所謂的騙局,它的投資收益不來自于有生產性的回報,而來自于新加入者的供款,就是靠新錢還舊債。這是所有龐氏騙局的特征,問題就在于它跟真正合理的投資模式之間是不容易分辨的。更重要的是,從業者不一定一開始就打算要騙人。當經營不善,沒辦法維持下去的時候,開始用新加入者的錢還舊債,接著就一發不可收拾。還有技術的風險、盈虧的風險,當只有一個余額寶的時候,它有很好的回報。當所有人都站起來的時候,這個舞臺就看得沒那么清楚,回報就沒那么高。
這些風險是應該監管的,應該小心的,互聯網金融的從業者也非常愿意回避這些風險。有些我們經常討論的風險實際是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行為沒有直接關系的,那些風險不是他們造成的,比如貨幣流通量造成的風險。有人說有了余額寶就會影響貨幣發行量,就會影響央行控制貨幣發行總量或者是通貨膨脹率目標的實現。沒錯,這會影響的。任何一個商業行為,任何一種發明創造都會改變貨幣流動的速率,從而造成央行控制貨幣總量的困難。這時候,責任并不在互聯網金融企業本身,而在于央行本身要提高管理的技巧。
第二種風險是與金融機構本身并不相關的政策風險。最近我在不同的場合都聽到一種說法,哪怕美國監管得這么細,仍然發生了金融危機,所以要加強監管。這當中隱含的陳述是說美國的次貸危機是由于監管不利造成的。我覺得這個謬誤在國內還是非常流行,覺得只要加強監管就能夠避免像美國次貸危機那樣的金融危機。這是不對的。美國的次貸危機不是監管不利造成的,不是資本主義造成的,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造成的。恰恰相反,是政府造成的。不是市場失敗,是政府失敗。
整個故事不是內部的監管不夠細導致有人鉆了空子。最重要的是政府在各個層面都要推動,因為美國的政治有所謂的肯定性行動,窮人一定要有房子,居者有其屋作為政策的導向。逼著所有的銀行一定要給窮人貸款,如果你不借錢給窮人,就是歧視他。銀行說他都不夠錢還,怎么借給他?政府說不要緊,他們不夠錢還,我幫你兜底。政府在所有環節逼著金融機構違反審慎的原則。既然政府兜底,我們為什么不放貸?
回過頭來看,如果政府再做一次這樣的措施,銀行會再做錯一次,誰不做錯誰吃虧。這種風險要跟監管不利有所區分。
做好了底線監管,把需要防范的風險刻劃出來,除此以外就要放開。作為的新生事物都是不完整,從猿到人,就是不斷跌倒再爬起來。有時候批評互聯網金融的人也會說這其實不是互聯網金融,本質上還是金融。講這些話是沒有意義的。什么是互聯網金融?技術就是一點點的變化,總是技術先行,再倒過來定義什么叫互聯網金融。
不僅是互聯網這種技術在顛覆什么格局,其實是第三方的競爭在顛覆這種格局,只不過是引入了競爭。這是一個老的話題,沒有提供什么新鮮的東西。只不過是以前其他的第三方沒辦法進入,今天有了互聯網這個手段,他們進入了。他們只是借互聯網來參與競爭而已。
要做一個區分,到底是觀念的爭論,一方是監管派,一方是市場派。還是技術之爭,到底流動性有沒有問題,T+0的支付有沒有問題,安全有沒有問題。還是最根本的其實是利益之爭,傳統壟斷企業的利益開始被第三方通過互聯網的手段瓜分的時候所產生的反應。要提醒的一點是,在討論的時候要進行區分,到底是觀念的爭論,還是技術的爭論,還是利益的爭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