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年:中國經濟結構性衰退需要動手術
2014-05-27 11:37:14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中國企業家網
許小年:中國經濟結構性衰退需要動手術
為什么會出現經濟的明顯放緩?
有多種因素:最重要的一個就是產能過剩,中國在過去的十幾年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因素是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的速度放慢,中國經濟的增長步伐也就放慢。
而固定資產投資明顯放慢的原因:
1、產能過剩、投資乏力。是投資超過消費的情況下,投資形成的產能在市場上無法消化,各行各業、特別是傳統行業出現了大量的過剩產能,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投資非常謹慎,在傳統制造業最為明顯,現在在基礎設施方面也過剩了,房地產等等,過剩是全面的現象。在這種壓力下企業不敢茫然投資,投資無法找到市場銷路,造成虧損。
2、消費。我們都知道,在投資疲軟的時候可以靠消費來拉動,但是,消費要有一定的支持,消費的驅動力是靠收入,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居民的收入是落后于GDP的增長,因此消費很難彌補投資的損失。
3、全球經濟危機,外國需求減退。世界幾大經濟體,美國、中國、歐洲、日本,在這四個最大的經濟體中,只有美國經濟恢復的勢頭較好,復蘇正處于上升通道,如果大家做世界投資的話,建議增持美國資產。歐洲仍然在經濟危機的泥潭中掙扎。而日本的經濟是長期半衰退狀態,已經持續20年,安倍經濟學不能解決日本的機構性問題,個人不看好日本經濟。而中國經濟剛剛開始下行。
在這種情況下,需求的三個方面都不是很樂觀,我想強調的觀點是,在需求方不是很樂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放緩沒法在短期之內得到扭轉。也就是,我們將長期面對一個低增長的宏觀環境,因為剛才所做的需求分析,背后的決定因素不能在短期得到扭轉。
不能在短期得到扭轉的原因:
1、先看下投資,疲軟是因為產能過剩,在過剩產能沒有消除之前,投資很難恢復。過剩產能如何消除?一般的市場化辦法是結構調整、兼并、倒閉關門,那設想下,有多少企業要倒閉、多少工人要下崗,因此結構調整是要付出成本和代價的,在短期內不可能完成,我們的產能不是過剩5%、10%,而是過剩20%、30%,最嚴重的行業要過剩50%,這些產能不消除沒有人敢投資,除非找到新的增長點,在新的行業產能還不過剩。因此下一輪投資的高峰要等過剩產能基本消除才能到來。
2、再看消費,消費也不會很快起來,因為消費依賴收入的支持,而在過去十幾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不斷下降。
克強指數一,發電量,2008年以前跌入谷底,在08年急劇反彈,因為四萬億,而四萬億的效果像打雞血,亢奮狀態不能持續很長時間,09年發電量增長率迅速下跌,跌到2012年下半年,發電量又起來了,原因是四萬億2.0,由于沒有大量媒體報道,四萬億2.0僅有少數人知道,(四萬億出臺沒幾天,我就寫了一篇文章批評四萬億,現在出臺四萬億是飲鴆止渴,理所當然沒被發表,在過后很長時間才被發出來。)打雞血的經濟不能維持太長時間,四萬億2.0的效果持續時間更短,今年一季度發電量再度掉頭向下,我認為全年都將繼續下滑。
不是靠經濟的有機增長,而是靠政府來拉動內需,不可能扭轉經濟運行的方向??沙掷m增長的引擎在企業,在于企業效率的提高、企業的創新。政府的資源是有限的,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政策性的刺激,只能維持短暫的繁榮,即使政府推出四萬億3.0,效果也是曇花一現。企業不必過于關注宏觀政策,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克強指數二,鐵路貨運總量。帶給我們的信息和發電量完全一樣。在政策刺激逐漸消退的情況下,經濟按照原來的軌跡繼續下滑。我們已經進入低增長的時期。
消費不會短期帶給我們驚喜,看下國民收入分配。數據來自清華大學兩個教授的研究。
百姓的收入不是沒有增加,而是落后于政府收入的增加、GDP增長、企業的生產能力增長,于是出現消費內需不足,是相對不足,是相對于生產能力(有鈔票支持)的內需不足,如果這個趨勢再持續,消費會更加疲軟。改變這一現象,可采取全面減稅,減少政府收入、增加百姓收入。收入分配是明感的經濟和政策問題,短期內不可能得到調整,結論是中國經濟的低增長要持續較長時間。企業家要對這個冬天的做好充分的估計。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