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敏:中國增長模式氣數已盡 樓市下行房價下跌是必然
2014-05-06 10:13:24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投資界
石小敏:很高興參加之這次會議,感覺到真正能夠切合我們時代的主題、切合我們時代脈絡的詞匯,互聯比改革更好。
說到改革,剛剛說了我們舊有的經濟模式,領導人早就講過這種模式不可持續,我們從09年以后這5年來,跟02年到08年的5年相比模式有改變,我們這五年形成了一個以投資為主導的、以政府配置資源為主導的一個城鎮化建設的增長模式,這場模式走到今天,已經走到了盡頭。今年以來,特別是五一前后,大家都明顯地感到樓市不行了,樓市在開始往下滑落。
其實,我們這個投資主導的模式中間,樓市是最后一個開始往下滑落的。09年到13年,我們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相當于09年以前前五年的將近3倍,用于內需的城鎮化建設——包括了基礎設施加房地產,是前5年的5倍左右。所以,我們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從10年以后我們的銷售、運轉越來越復雜,步驟減緩下來了,以至于拖到今天。
在這條投資的鏈條里,上游部分是我們的供貨商,比如說鋼鐵、水泥、設備制造,這塊現在深受產能過剩的痛苦,正在加大調整,他們兩三年前日子就已經很不好過了。中游的部分是各種各樣的融資平臺,主要是政府融資平臺包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這一塊最大占全部投資量的城市建設和房地產這塊總投資量的一半左右。審計署公開的數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塊面臨的問題最大。自從新政府成立以來,對這塊越來越加緊了清理和管束,這塊也不行了。樓市是最后的下游,樓市是整個投資鏈條里,回收資金取得現金流的部分。按說樓市的日子相對來說是最好過的,但如今也開始明顯地下行了。
我們正在告別以往持續若干年的投資主導的特別是政府主導的經濟模式。我們的模式被迫在轉型,不得不轉型。在中國,我們這套模式占用了大量的資金,現在全社會資金總量的七成左右是被拖累在這個鏈條上的。
中國的金融出現了兩個悖論性的現象:第一,中國的流動性這么大,M2是GDP的兩倍,但是到處錢緊,為什么,因為周轉速度大幅度下降,整個城市建設的房地產的出貨率現金付款能力下降。第二,經濟增長率明顯下滑而各個企業的效率效益大幅度下降的時候,我們的利率反而明確地提升,高利貸越來越多、增長量越來越大,為什么,這是中國體制特有的現象,幾乎無限制地允許了一部分還款信譽很差、現金流付款能力很差的機構繼續借錢,甚至是繼續借高利貸。
現在,這套模式把中國經濟的生命力和活力拖得夠多了,到了不得不改變的現狀。我們必須告別舊有的模式,我們一定要準備迎接新的模式。
但新的模式是什么,三中全會給出了一個方向,這就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作用,要政府回到自己應有的職能,管好自己應該管好的事情。
但是這塊進展非常緩慢,因為事物有一種慣性,因為反腐敗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破除官僚和權貴也要有一個時間。但是,正在興起以互聯網為平臺的新型的服務業,包括金融是我們構造未來新的增長模式的主要的根據之一,我們把希望寄托在這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