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巨人倒塌負債2.5億 向朋友借50萬賣腦白金
史玉柱的創業史可以分為上下兩個半場――1997年之前的巨人和1997年之后的巨人。1997年之前是天不怕地不怕,高呼口號“要做中國的IBM”,橫沖直撞,最后慘敗。留下一棟荒草肆虐的爛尾樓,外加幾億元巨債。死過一次后,才知道死亡的滋味。這10年,史玉柱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賣腦白金,投資銀行股,進軍網絡游戲,在一片廢墟上,轉眼煉就了超過500億元的財富。史玉柱為何能在下半場“驚天逆轉”?是的,他的確掌握了一套獨創的看家秘笈,為自己打造了幾樣縱橫江湖的“頂級裝備”。
盡管不算新鮮,但還是有必要交代一下史玉柱1997年以前的簡歷。
史玉柱,1962年出生在安徽北部的懷遠縣城。1980年,史玉柱以全縣總分第一,數學119分(滿分120分)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數學系,畢業后分配到安徽省統計局,時年24歲。由于工作出類拔萃,被作為第三梯隊,送往深圳大學進修。
可是,讀完研究生之后,史玉柱決心辭職創業。當他登上飛機飛往深圳的時候,身上全部的家當就是東挪西借的4000元錢,以及他耗費9個月心血開發出來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統。
這一年,史玉柱產生了創辦公司的念頭,他想:“IBM是國際公認的藍色巨人,我辦的公司也要成為中國的IBM,不如就用‘巨人’這個詞來命名公司。”
1991年7月,“巨人”實施戰略轉移,總部由深圳遷往珠海,“珠海巨人新技術公司”迅速升格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公司”,下設8個分公司。這一年,M-6403桌面印刷系統共賣出2.8萬套,盈利3500萬元。到1993年7月,“巨人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已經發展到38個,是僅次于“四通公司”的全國第二大民辦高科技企業,擁有M-6405漢卡、中文筆記本電腦、手寫電腦等5個拳頭產品。
1994年初,巨人大廈動土。這座最初計劃建18層的大廈,在眾人熱捧和領導鼓勵中被不斷加高,從18層到38層、54層、64層,最后升為70層,號稱當時中國第一高樓,投資也從2億增加到12億。史玉柱基本上以集資和賣樓花的方式籌款,集資超過1億元。
同樣是1994年,史玉柱發現,計算機發展日新月異,漢卡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繼續從事軟件,扛不過猖獗的盜版,于是把一部分注意力轉向了保健品,腦黃金項目開始起步。
1995年,巨人發動“三大戰役”,把12種保健品、10種藥品、10幾款軟件一起推向市場,投放廣告1個億。史玉柱被《福布斯》列為大陸富豪第8位。
1996年巨人大廈資金告急,史玉柱決定將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資金調往巨人大廈,保健品業務因資金“抽血”過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極而衰。巨人集團危機四伏。腦黃金的銷售額達到過5.6億元,但爛賬有3億多。
1997年初巨人大廈未按期完工,各方債主紛紛上門,巨人現金流徹底斷裂,媒體“地毯式”報道巨人財務危機。不久,只完成了相當于三層樓高的首層大堂的巨人大廈停工,直到現在。隨著“巨人倒下”,負債2.5億的史玉柱黯然離開廣東,“北上”隱姓埋名了。
“那時候就是窮,債主逼債,官司纏身,賬號全被查封了。”
“窮到什么地步?剛給高管配的手機全都收回變賣,整個公司里只有我一人有手機用,大家很長時間都沒有領過一分錢工資。”
10年后的2007年8月,史玉柱在上海桂林公館面對記者舊事重提,回憶事業最低谷時的感受。
痛定思痛,史玉柱陷入苦苦的思索:我究竟錯在哪里?他怕自己想不徹底,把報紙上罵他的文章一篇篇接著讀,越罵得狠越要讀,看看別人對他失敗的“診斷”,還專門組織“內部批斗會”,讓身邊的人一起向他開火。
在各種猛藥的“外敷內服”下,史玉柱終于輸了個坦然,輸了個明白。這個背著2.5億元巨債的“中國首負”,在1997年完成了一生中最重大的轉變。這個轉變進而成了他再度崛起,成就更大事業的“老本”。
“這10年來,我一直都在吃老本。如果老本吃光了,我肯定又危險了。”
那么,史玉柱的“老本”是什么?
就是史玉柱為自己制定的三項“鐵律”;
一,必須時時刻刻保持危機意識,每時每刻提防公司明天會突然垮掉,隨時防備最壞的結果;二,不得盲目冒進,草率進行多元化經營;三,讓企業永遠保持充沛的現金流。
在此之外,史玉柱還有一個最大的收獲,那就是懂得了研究消費者。
在這方面,史玉柱最有切膚之痛。
“
“可后來一評估,知名度和關注度都有,但廣告效果是零,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消費者需要什么。”在史玉柱看來,這正是他走下坡路的起點。
“自從‘三大戰役’失敗后,我就養成一個習慣,誰消費我的產品,我就把要他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
――正是這種能耐,讓史玉柱奇跡般地起死回生。
“送禮就送腦白金”
幸運的是,受到重創的史玉柱,除了缺錢外,似乎什么都不缺――公司二十多人的管理團隊,在最困難的時候依然不離不棄,沒有一個人離開。而且史玉柱手上已經有兩個項目可供選擇,一個是保健品腦白金,另外一個是他賴以起家的軟件。
史玉柱算了一筆賬,軟件雖然利潤很高,但市場相對有限,如果要還清2億元,估計要10年,保健品不僅市場大而且剛起步,做腦白金最多5年。
1998年,山窮水盡的史玉柱找朋友借了50萬元,開始運作腦白金。
手中只有區區50萬元,已容不得史玉柱再像以往那樣高舉高打,大鳴大放,最終,他把江陰作為東山再起的根據地。江陰是江蘇省的一個縣級市,地處蘇南,購買力強,離上海、南京都很近。在江陰啟動,投入的廣告成本不會超過10萬元,而10萬元在上海不夠做一個版的廣告費用。
這幾乎是最后的機會,他別無選擇,必須一擊中的。
啟動江陰市場之前,史玉柱首先做了一次“江陰調查”。他戴著墨鏡走村串鎮,挨家挨戶尋訪。由于白天年輕人都出去工作了,在家的都是老頭老太太,半天見不到一個人。史玉柱一去,他們特別高興,史玉柱就搬個板凳坐在院子里跟他們聊天,在聊天中進行第一手的調查。
“你吃過保健品嗎?”“如果可以改善睡眠,你需要嗎?”“可以調理腸道、通便,對你有用嗎?”“可以增強精力呢?”“價格如何如何,你愿不愿使用它?”
通常,這些老人都會告訴史玉柱:“你說的這種產品我想吃,但我舍不得買。我等著我兒子買吶!”
史玉柱接著問:“那你吃完保健品后一般怎么讓你兒子買呢?”答案是他們往往不好意思直接告訴兒子,而是把空空如也的盒子放在顯眼的地方進行暗示。
史玉柱敏感地意識到其中大有名堂,他因勢利導,后來推出了家喻戶曉的廣告“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這則廣告無疑已經成了中國廣告史上的一個傳奇,盡管無數次被人詬病為功利和俗氣,但它至今已被整整播放了10年,累積帶來了100多億元的銷售額,這兩點的任何一個都足以讓它難覓敵手。
在腦白金上市前,史玉柱與300位潛在消費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對市場營銷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摸了個通通透透。終于,史玉柱心里有底了,他信心十足地在公司對大家說:“行了,我們有救了。腦白金這個產品年銷售額很快就能做到10個億。”
腦白金在江陰市場的正式啟動以大贈送形式進行的,首先向社區老人贈送腦白金,一批批地送,前后送了10多萬元的產品,慢慢地形成了回頭客,不少老人拿著腦白金的空盒跑到藥店去買,越買不到,老人們問得越起勁。
正當藥店為只見空盒不見經銷商上門的腦白金而犯愁時,腦白金的廣告“閃亮登場”了,于是,“款到提貨”一開始就成了腦白金銷售的市場規矩。江陰市場就這樣打開了。
1998年5月,史玉柱把賺到的錢投入無錫市場的啟動。他先打腦白金的銷售廣告,然后談經銷商,同樣要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開始時經銷商不接受。但史玉柱一邊談,一邊不停地打廣告。慢慢地也就有經銷商開始付款提貨了。
第二個月,史玉柱在無錫又賺了十幾萬元,史玉柱拿著它去啟動下一個城市。幾個月里,南京、常熟、常州以及東北的吉林,全部成了腦白金的早期根據地。星星之火,開始燎原。到1998年底,史玉柱已經拿下了全國1/3的市場,月銷售額近千萬元。
1999年春天,史玉柱和他的團隊悄悄來到上海,“隱居”在上海市肈嘉浜路上的金玉蘭廣場里。每天深夜,他便戴上墨鏡和部下跑在樓下那個叫“避風塘”的小吃店里吃宵夜。在“避風塘”,史玉柱謀劃了一個又一個的策劃,在中國保健品市場刮起陣陣颶風。到1999年底,腦白金便打開了全國市場。
2000年,公司創造了13億元的銷售奇跡,成為保健品的狀元,并在全國擁有200多個銷售點的龐大銷售網絡,規模超過了鼎盛時期的巨人。
3年不到,史玉柱又重新站了起來。2000年秋天,他做了一個轟動一時的決定,他悄悄還了所欠的全部債務。
無債一身輕。
“闊別江湖,銷聲匿跡”的日子終于結束了。這天,史玉柱想起了這幾年發生的很多事情。1997年,他在西藏開車時突然遇到公路塌方,車頭都被埋進了石頭堆,巨石砸碎車玻璃,貼在面前,就再差幾公分人就完了;1999年在安徽黃山附近,車以
這天,他還在心里默默感謝了很多人――困境中依然肯借錢給他的朋友,多年一直患難與共的老部下,一起打拼的員工和經銷商……
他還特別想感謝一個人。1998年上半年腦白金即將上馬,有天他出差到無錫,沒錢住酒店,只能住30元一晚的招待所,一位女服務員認出了史玉柱,但她并沒有譏諷他,相反還送來了一盤水果,鼓勵他從頭再來。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