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讓更多國際品牌走進來 國內品牌走出去
2015-03-06 09:55:21 責任編輯:劉俊 來源:TechWeb
我們應該讓更多的國際品牌走進來。那些國際知名品牌并非都是奢侈品,大多數不是。通過稅收調整,讓它們以更具吸引力的價格進入中國市場,這不僅僅是讓老百姓放心消費的保障,也是讓我們自己的企業找到對標,找到競爭者的好方式。只有在競爭中,我們的企業才會更加強大,也只有通過競爭,老百姓才有更多的實惠,價格好,質量放心。
我們也應該更多鼓勵在中國市場已經建立良好品牌形象,形成一定規模的企業走出去。聯想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先行者,也是受益者。今天我們1/3的業務在中國,2/3的業務在海外,但是我們大多數的研發和制造都在中國,所以員工70%在中國,30%在海外。去年中國經濟放緩,對IT行業影響尤其嚴重,但我們海外業務的增長大大彌補了國內的放緩,歐美業務都實現了30-40%的增長,因而我們在中國的員工不僅沒減少,反而還增加了3000名。所以我們是地地道道的以中國創造,和中國制造去賺了外國人的錢。
這里我想提一個建議,就是國家在制定、推進自己的發展戰略時,應該把推動我們企業的國際化和品牌建設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比如在推進“一帶一路”的戰略時,是不是可以考慮不僅僅規劃建設物理的高速公路/鐵路,也應該包括信息的高速路,在推進建設的過程中,把我們好的產品,好的服務也一起帶出去,像華為、中興的網絡設備,聯想、浪潮的服務器、存儲,阿里的電商,當然還有我們的金融和電信行業。
要打造品牌,提高我們的發展質量,改善人民生活素質,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要塑造創新的氛圍和打造公平健康的市場環境,徹底擯棄山寨之風、拿來主義。
今天我們很多家具企業,跑一趟歐洲的展覽會,拍一些圖片,回來人家的設計就變成他們的了;在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你想要任何品牌的電腦、手機,他們幾分鐘之內就能給你攢起來。
這樣的風氣,不僅僅嚴重制約了創新,對那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大規模投資創新的企業是不公平的競爭,而且也是我們社會整體產品質量、生活素質低下的一個根本動因。
所以我舉雙手擁護總理報告所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提法、新思路,希望政府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嚴厲打擊侵權、盜版行為,加大執法力度,促進公平競爭,“用智慧之油,澆旺創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