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百度兩年間利潤率下降20% 是因為處在轉型期
2015-02-12 11:46:26 責任編輯:劉俊 來源:萬科周刊
李彥宏:百度兩年間利潤率下降20% 是因為處在轉型期
2014年12月26日,郁亮帶萬科80多人赴北京百度總部與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話題涉及創新激勵、智能家居、職業經理人文化……萬科自媒體中心整理后分上下推出問答實錄,此文為上篇,歡迎討論和反饋。
百度靠文化推動創新
萬科提問:剛才提到百度做了很多創新(編者注:提問之前百度副總裁朱光介紹了百度情況),有的已經實現,有的還在進行中,我想問的是百度做創新的時候,怎么搭建團隊,怎么從組織上推進創新實踐?
李彥宏:這個問題很好。對于像百度這樣的公司來說,創新幾乎是我們的生命,因為市場變化很快,不斷地有新的東西出來。我們的做法并不是成立一個創新部門或者搞出一套流程來,如果你有想法,必須走哪條路才能夠獲得公司的重視,我們沒有這個東西。我們的做法是靠文化來保證不斷地有創新的東西出來。文化剛才朱光講的簡單可依賴,其實有很多細則的,所謂百度論語里講的東西。百度沒有什么明顯的上下級之分,大家有話直說,即使你是我的老板,我不同意也可以拍桌子。這種文化使得有想法的時候能夠相互激發、相互碰撞。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當中,不是說某一個人某一天突發奇想,或者在這里有一個特別好的團隊,創新這個事情就可以了。絕大多數情況是當我想到一件事的時候,我跟他講,他馬上說其實不是這樣,是那樣,第三個人又說我們可以這樣,在這種相互激蕩的過程當中不斷地產生新的想法,或者不斷地修正原來的做法,使得很多新的東西出來了。百度更信奉靠文化,讓大家自然而然的把創新的東西做出來。
萬科提問:我請教一個問題,還是關于創新的。從PC到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創新很多時候是非常顛覆性的。百度也不斷地培養很多新業務,很多新業務對老業務會有沖突,包括在投入、技術、商業模式上,遇到這種沖突的時候,百度除了文化方面,還有哪些機制去保證前瞻性的新技術、新業務得到扶植?
李彥宏:這其實涉及到一個公司戰略的問題。早期的時候整個百度的戰略就是我一個人在想,決定了讓大家去做。后來我發現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市場變化越來越快,根本不可能什么東西都靠我,所以我們成立了戰略辦。戰略辦的主要作用就是思考剛才提的這個問題。當一個新的東西出來的時候,我們認為對公司來說是機會,但這個機會在2年以后,5年以后,10年以后才能被大多數人所看到,而要抓住這個機會可能要犧牲一些短期的利益。這個短期利益有可能是收入、利潤、人員上的,但不管涉及到什么,我們一旦從戰略的角度想清楚,就要堅決的往下推。
過去這兩年是我們的轉型期,就是從PC搜索向移動搜索的轉型。這個轉型涉及到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平衡問題。如果比較一下2012年第三季度的財報,當時運營利潤率是53%,今年第三季度的運營利潤率是29%。在2年之間我們的利潤率下降了20%。為什么呢?因為要轉型,要為未來做準備,在戰略上我們認為移動互聯網更重要,我就必須花該花的錢,該犧牲的利潤要犧牲,一定要有這個決心,你在未來的日子才會慢慢好過起來。很多時候當你想清楚以后,執行起來不是那么困難。很多時候搖擺不定不是說舍不得那點短期利益,而是對那個戰略、那個長期的發展趨勢還不確定。
萬科提問:關于創新的文化和環境的塑造,想問得具體一點,比如說100萬美金的項目為什么中層以上不能參加?這些人除了獲得收入之外,在職業道路上有沒有一些安排?為什么你每一次都要親自參加?
李彥宏:對于中高層管理人員來說,公司能夠給他的機會已經足夠多了。他好不好、能做出多大事、過去的業績等是決策層是能夠看得見的,通過正常的加薪、升職等辦法就能夠激勵他。如果覺得有更好的位置讓他發揮,也可以進行調動。但是對于基層的員工,決策層平時沒有能力關注他們,而這些人往往又是新人,有激情、有創造力,他們需要有一個通道能夠獲得公司的關注和回報。最高獎的機制主要是想鼓勵這些人,就是小團隊做大事情,脫穎而出。
我們剛才講百度的人才理念:招最好的人,給最大的空間,看最后的結果,讓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怎么脫穎而出?那些年輕人可能有很大的能力和潛力,但當一個公司有非常龐大的組織架構的情況下,這些年輕人要想出來就沒有那么容易了。所以我們要有類似的機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