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必看:蘋果成功的十大營銷絕技
2015-09-19 12:25:06 責任編輯:陳一欣 來源:MBA智庫
在CMO Survey對全球營銷主管的調查中,蘋果再次獲得了“杰出營銷獎”。這已經是該公司連續第5年獲此殊榮。蘋果為何精于營銷?當蘋果1977年1月成立時,其投資者兼顧問麥克·馬庫拉(MikeMarkkula)曾經規劃了3點營銷理念。令人驚訝的是,35年后的今天,這些理念依舊是蘋果營銷技巧的核心,幫助其吸引了大批忠實用戶。這正是蘋果強大營銷能力的有力注解。內容如下:
1、共鳴——我們必須真正理解用戶的需求,而且要比任何公司都更加到位。
2、專注——為了做好我們決心完成的事情,必須放棄所有不重要的機會。
3、灌輸——人們的確會根據封面來判斷一本書的好壞。我們或許擁有最優秀的產品、最高的質量、最有用的軟件,但如果以粗制濫造的方式展示出來,自然會被視為粗制濫造的產品;如果以既有創意又很專業的方式呈現,便可將我們期望的質量灌輸到用戶的腦海中。
蘋果利用這三大原則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按照市值計算),和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以下則是該公司成為全球最偉大營銷企業的十大絕技:
1、招募能與顧客產生共鳴的員工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對于人與科技的互動愿望有著獨到而精準的洞察力。喬布斯喜歡引用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話來解釋這種洞察力的重要性。“如果問人們,他們想要什么?他們會回答:跑得更快的馬。”換句話說,用戶的思維或許只局限于他們已知的東西,而不會跳出當下,思考其他可能。
所以,喬布斯和他的同事對于用戶體驗的思考,比用戶自己更為深入。喬布斯曾經說過:“蘋果的關鍵在于,我們要開發真正能令人興奮的產品。”對用戶而言,這是一種幸運。正是因為蘋果如此看重用戶體驗,才開發出了真正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2、反復吸引用戶參與
這種對用戶體驗的癡迷,使得一本正經的市場調研顯得不再重要。然而,眾所周知,蘋果每年都會花費大量時間,仔細觀察用戶使用蘋果和其他公司產品的方式。在這種所謂的“參與式設計”或“實用性測試”中,蘋果將用戶體驗融入了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流程,借此尋找不足與機遇。當然,喬布斯本人通常都是最重要的用戶,但這并不妨礙該公司在整個流程中系統性地引入用戶參與模式。
3、防止功能膨脹
眾所周知,工程師只想干有創意、有挑戰,且令人振奮的項目,而商人卻只想干能賺錢的項目。任何有過科技行業從業經歷的人都明白,這兩類人存在與生俱來的矛盾。雙方妥協的結果就是產品適用范圍蔓延、功能膨脹,從而催生令人困惑、失去重點的產品。iPod誕生前的MP3播放器以及iPhone誕生前的智能手機,都存在相同的弊端。但蘋果的創新恰恰在于將這些產品進行提煉,讓它們回歸自己的根本目的,然后為其賦予簡單而有吸引力的使用方式。正如喬布斯所說:“減法使人進步。”
4、打造兼容性體驗
用戶渴望通過簡約而直觀的使用方式,將他們的設備作為一套系統來使用。蘋果深知其中奧妙,因此在推出一系列產品的過程中,先后以“數字中心”和“娛樂中心”來定位。無論是哪種理念,都可以在系統內實現軟硬件的兼容。當然,蘋果與其他公司的產品之間并不兼容。然而,Mac、iPod、iPhone、iPad與iTunes的協同效應的確為用戶帶來了巨大價值。
5、允許用戶在蘋果零售店內探索并為其提供與眾不同的體驗
零售店為蘋果提供了又一個展示設計實力的舞臺。用戶進入店內便可親身體會蘋果產品的美輪美奐和簡單易用,甚至可以感受到一系列產品相互連接后提供的大規模解決方案。
蘋果對零售店員工進行了精心培訓,讓他們鼓勵用戶親手嘗試蘋果的產品。用蘋果零售店前主管羅恩·約翰遜(Ron Johnson)的話說,就是展開一場“簡短、有趣而又為人津津樂道的”旅程。
最后,蘋果零售店還提供“天才吧”客戶服務,創造了又一個觸動用戶心靈的賣點。結果是:蘋果成為全美單位面積銷售額最高的零售企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