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學習型組織”是如何煉成的?
2016-01-11 15:42:42 責任編輯:陳一欣 來源:MBA智庫
創立于1987年的華為,歷經30年的成長,從寂寂無名成長為領頭羊。截止2014年底,華為公司掌握的技術專利數量已在行業內處于領先位置。這顯然是組織學習與創新學習的結果。有人說,正是學習型組織的構建,使華為公司成長為有競爭實力的世界級公司。
學習的主體是人
“人力資本增值的目標優先于財務資本增值的目標”一條明確寫進了《華為基本法》。這也成為華為培訓人才的宗旨和目標。任正非說:“在華為,人力資本的增長要大于財務資本的增長。追求人才更甚于追求資本,有了人才就能創造價值,就能帶動資本的迅速增長。”
華為強調,人力資本不斷增值的目標優先于財務資本增值的目標,但人力資本的增值靠的不是炒作,而是有組織的學習。
而讓人力資本增值的一條途徑就是培訓,華為的培訓體系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自成一派。
任正非對于培訓有一個精辟的見解,他說:“技術培訓主要靠自己努力,而不是天天聽別人講課。其實每個崗位天天都在接受培訓,培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如果等待別人培養你成為諾貝爾,那么是誰培養了毛 澤東、鄧 小平?成功者都主要靠自己努力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的被灌輸者,要不斷刻苦學習提高自己的水平。”可見,華為培訓的本質或許并不單單是讓員工具有某種技能,而是培養他們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
華為旨在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學習型組織,因此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以華為大學為主體的華為培訓體系。集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設備和優美培訓環境于一體,擁有千余名專、兼 職教師和能同時容納 3000名學員的培訓基地。
華為的培訓對象很廣,不僅包括本公司的員工,還包括客戶方的技術維護、安裝等人員;不僅在國內進行,也在海外基地開展。同時還建立了網絡培訓學院,培養后備軍。
學習動力
如何才能讓新員工主動學習、提高自己呢?華為采取的辦法是全面推行任職資格制度,并進行嚴格的考核,從而形成了對新員工培訓的有效激勵機制。
譬如華為的軟件工程師可以從一級開始做到九級,九級的待遇相當于副總裁的級別。新員工進來后,如何向更高級別發展,怎么知道個人的差距,華為有明確的規定,比如一級標準是寫萬行代碼,做過什么類型的產品等,有明確的量化標準,新員工可以根據這個標準進行自檢。
任職資格制度的實施,較好地發揮了四個方面的作用:一是鏡子的作用,照出自己的問題;二是尺子的作用,量出與標準的差距;三是梯子的作用,知道自己該往什么方向發展和努力;四是駕 照的作用,有新的崗位了,便可以應聘相應職位。
除任職資格制度外,華為還通過嚴格的績效考核,運用薪酬分配這個重要手段,來實現“不讓雷鋒吃虧”承諾。即使考核結果僅僅相差一個檔次,可能收入差別就是十萬二十萬甚至更多,所以在華為不存在“大鍋飯”問題,華為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識別最優秀的人,給他們更多的資源、機會、薪酬和股票,以此牽引員工不停地向上奮斗。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