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 亞洲首富李氏父子經商傳奇
2016-01-21 16:12:53 責任編輯:陳一欣 來源:證券日報
順應大勢趨利避險
多數時候,李每天六點下班,回家后,除了撥打越洋電話,他還有兩件必修功課:跟著有字幕的英語節目大聲朗讀,以及夜晚的閱讀。除小說外,他廣泛涉獵各種書籍,并每階段設定一個主題。這兩個工作都意味著一點:他最大的恐懼在于錯過見證世界的變化。
小到公司、行業的變化,大到世界變遷,李嘉誠想從中抓住的無非就是歷史大勢。
嚴格意義上說,早期的工業大廈仍是其工廠歲月的附屬品。1971年,李嘉誠把長江工業公司改名長江地產公司,次年又改為長江實業,并在香港一片牛市的大好形勢下成功上市,成為當時活躍在香港股市上的“華資地產五虎將”之一。整個70年代,李嘉誠在香港地產領域左沖右突,尤其是憑借1977年在中環地鐵站與金鐘地鐵站上蓋物業的招標中,擊敗老牌的英資地產公司置地集團,一飛沖天。
2012年5月25日,84歲的華人首富、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正式向媒體公布了自己的財產分配安排。長子李澤鉅分得李嘉誠市值2000億港元股票,次子李澤楷將分得現金。
按照李嘉誠的分配方案,李澤鉅將得到超過40%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股權,以及加拿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35%股權;這三塊業務是李嘉誠旗下最值錢,也是權重最大的資產(約2000億港元)。而對于小兒子,李嘉誠也絲毫沒有吝嗇,他說會全力協助李澤楷的事業。據李嘉誠透露,李澤楷看中的新資產,并非和黃系六大業務,也不是傳媒和娛樂業務,屬于長線可發展的傳統行業,與之洽談業務的,都是香港和海外的公司。港媒稱,從分配的公平性角度來說,李嘉誠兩個兒子分到的財產無論是實物還是股票、現金,從數量上來說,應該說是旗鼓相當。
李嘉誠每一次看似豪賭的舉動背后,其實都是在看清大勢后趨利避險的選擇。
如今超人李又看到了何種大勢?
安信證券有關人士剖析說:李嘉誠作為商人,目前很容易購買到歐洲的優質資產;隨著中國的崛起,將來更多國內資本開始大規模進行海外投資時,他可以將目前購買的歐洲資產,高位轉售給這些國內資本。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14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