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咬人原來是這種基因作祟,將其敲除可斬斷病毒傳播鏈
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有助于解釋雄性蚊子不叮人的原因。研究發現,雌/雄性蚊子本身都具有定位人類位置所需的相同神經元和大腦結構,但這種結構在雄性蚊子的大腦中被屏蔽。
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突變正確的基因后,雄性蚊子開始像雌性蚊子一樣對人類氣味產生反應。
研究人員開始對一種叫做fruitless的基因,這種基因被認為可以控制果蠅的求偶行為。當他們敲除雄性蚊子的類似基因時,其無法與雌性有效交配。研究人員懷疑這種突變也可能影響雄性蚊子對血液的渴望。
后續實驗顯示,敲除該基因的雄性蚊子對實驗中給予的新鮮血液并沒有反應。但當用實驗人員的手臂測試時,這些雄性蚊子像磁性蚊子一樣對人類氣味出現了反應,并“蜂擁而至。”
進一步測試證實,雖然突變的雄性蚊子仍然缺乏吸血的欲望和感知體溫的能力,但關閉fruitless基因使它們的大腦能夠處理活人的獨特氣味,從而激活一種被壓抑的沖動,像雌性一樣尋找人類。
理論上,如果可以利用這項研究成果來使雌性蚊子雄性化,就可阻止它們傳播疾病的能力。
該研究成果發表于期刊eLife。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鏈接: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63982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暫無網友的評論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風口關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