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加速劑:科學家制造出超級酶,數天之內分解塑料,再也不用等200年了!
本世紀初,英國《衛報》曾開展了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評選活動,最終塑料袋獲此“殊榮”。
塑料制品毫無疑問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它廉價、重量極輕、容量大、便于收納,被廣泛用于日常生活中。
塑料制品的危害卻很大,很難自然降解,埋在地下200年也不會腐爛降解,大量的塑料廢棄物填埋在地下,會破壞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的生長。如果家畜誤食了混入飼料或殘留在野外的塑料,還會造成死亡。
為了遏制這種白色污染,各國政府都采取了行動,中國自2008年起實行限塑令,實行有償使用制。這樣的政策雖然能減少一些使用,但是已經使用的塑料制品如何處理又成了難題。
近日,樸茨茅斯大學酶創新中心主任約翰·麥克格漢(John McGeehan)教授的研究團隊制造出了一種“吃塑料”的超級酶,可能會在解決白色污染方面取得飛躍進步。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這種超級酶其實是混合物,分別由PET降解酶(PETase)和MHETase組成。必須指出的是,這一超級酶的成功其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成果。
2016年日本科學家從垃圾場中分離出了一種特殊細菌(Ideonella sakaiensis),這種細菌也是人類已知的第一種將PET塑料作為食物來源的生物。
日本研究人員公布發現后,麥克格漢隨即展開研究,2018年,其團隊意外發現了PETase,其能夠在短短幾天內分解塑料。隨后,研究人員又發現了MHETase。
PETase和MHETase一樣,都屬于酶類,被稱為水解酶,不過前者只有后者的一半大小。它們可以分解常用塑料PET的酯鍵,從而形成人類所需要的基本構建單元,聚合物的再合成成為可能。
這兩種酶各司其職,PETase先將塑料分解成小碎片,隨后MHETase再進一步分解。也就是說,PETase酶完成了分解的第一步,MHETase完成了分解最關鍵的一步,兩種酶缺一不可。
因此,此次麥克格漢團隊將兩種酶混合,發現“塑料瓶的降解能力幾乎翻了一番”。
為了實現這種混合,研究人員還用到了同步加速器研究了酶的原子結構,這種加速器使用比太陽亮100億倍的X射線束。這一設備使得研究人員繪制了這兩種酶的三維結構,對后期的混合至關重要。
在降解速率方面,麥克格漢表示“新的混合酶比自然進化的單獨酶快三倍,為進一步改進開辟了新的途徑”。
不過,這一超級酶也有缺陷。測試表明,這種超級酶只能分解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活中常見的飲料瓶、藥瓶和化妝品瓶就是使用的這種材質)和PEF(聚呋喃甲酸乙二醇酯,這種塑料較耐高溫,目前生活用品中的運用不多)。
除了上述兩種材料外,這種超級酶不能分解其他類型的塑料。
研究還在繼續,研究人員將研究如何進一步加速分解過程,使這項技術能夠用于商業。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newatlas.com/environment/engineered-super-enzyme-plastic-waste-six-times/
http://glbnews.com/url.html?p=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8781627/Plastic-eating-enzyme-cocktail-recycles-plastic-waste-endlessly.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