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體內的新冠抗體會消退,那干嘛還要開發新冠疫苗?
新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統對新型冠狀病毒產生的抗體在出現輕微癥狀的患者身上可能只能維持幾個月,但這并不意味著患者就會失去保護,也不意味著科學家們不可能開發出一種有效的疫苗。這項研究發表在周二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范德比爾特大學的傳染病專家、巴迪·克里奇(Buddy Creech)博士說:“感染這種新冠病毒不一定會產生終生免疫,”但抗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說,如果需要的話,免疫系統會記住如何制造新鮮的抗體,它的其他部分也可以對病毒發動攻擊。
抗體是一種被稱為B細胞的白細胞制造的蛋白質,抗體會與病毒結合并幫助消滅病毒。最早的抗體是相當粗糙的,但隨著感染的繼續,免疫系統會得到訓練,集中攻擊病毒并制造更精確的抗體。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奧托·楊(Otto Yang)博士和其他研究人員在30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和4名疑似新冠肺炎的室友身上檢測到更精確的抗體。他們的平均年齡為43歲,大多數都有輕微癥狀。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抗體的半衰期為73天,這意味著在這段時間后,半數抗體會消失。這與此前來自中國的一份報告相吻合,該報告也表明抗體會迅速消退。
來自加州的研究作者寫道,這項研究結果“呼吁人們謹慎對待基于抗體的‘免疫護照’、群體免疫,或許還有疫苗的持久性。”
Creech說,這是事實,但免疫系統的其他部分也能為患者提供保護。除了大量產生抗體,B細胞還會產生一種記憶,因此它們在需要的時候知道如何再次產生抗體。
“當人體出現新的病毒接觸時,它們就會迅速采取行動。這就好像它們只是在休眠,默默進行等待,”他說。
Creech說,其他被稱為T細胞的白細胞在下次看到病毒時也能更好地攻擊病毒。
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免疫學家艾莉森·克里斯(Alison Criss)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盡管循環抗體可能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如果人們再次接觸到冠狀病毒,人們是否會重新產生抗體?以及他們會如何重新產生抗體?他們是否能夠防止再次感染?“我們還需要知道具有保護性的T細胞反應”是否會重新出現。
她指出,能夠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的疫苗可能會比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提供更持久的保護,因為疫苗用來刺激抗體生成的病毒是經過純化的病毒。
Creech也同意這個觀點。
他說:“這不應該阻止我們開發疫苗,抗體只是人體免疫的一部分。”
【翻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7-virus-antibodies-fast-necessarily.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