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冠患者近一半出現消化系統癥狀,未及時就醫導致治愈可能性降低
消化系統癥狀——例如腹瀉和厭食,在COVID-19患者中很常見。來自中國湖北省的冠狀病毒患者中近50%出現消化系統癥狀,并將其作為主要癥狀。
《美國胃腸病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近日發表了一項新研究,該研究揭示了COVID-19患者常見的消化系統癥狀,包括腹瀉。
這項研究還表明,具有消化系統癥狀的患者與僅出現呼吸系統癥狀的患者相比,癥狀發作和入院之間的差距更長,并且與沒有消化系統癥狀的患者相比,治愈和出院的可能性更低。
該研究成果來自中國武漢COVID-19醫療救治專家組,論文題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VID-19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symptoms in Hubei, China: a descriptive, cross-sectional, multicenter study”。
該研究團隊在2020年1月18日至2月28日之間,對204例COVID-19患者進行了多中心研究,并分析了他們的完整實驗室、影像和歷史數據。他們使用實時RT-PCR確認診斷。數據跟蹤一直持續到2020年3月5日。
研究者指出,有99名患者(48.5%)到醫院就診時,主要表現為消化系統癥狀。與沒有消化系統癥狀的患者相比,有癥狀的患者從發病到入院的時間明顯更長(7.3天比9天)。具有消化系統癥狀的患者表現為厭食(83例),腹瀉(29例),嘔吐(8例)和腹痛(4例)。有消化系統癥狀,但7例未見呼吸道癥狀。隨著疾病嚴重程度的增加,消化系統癥狀變得更加明顯。沒有消化系統癥狀的患者與有消化系統癥狀的患者相比,治愈和出院的可能性更高(60%:34.3%)。根據實驗室數據,在該病例系列中沒有明顯的肝損傷。
研究人員補充說:“一種可能是消化系統癥狀表明病毒在胃腸道內的負載和復制,從而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另一種可能性是,患有肺外癥狀的患者后來報告接受護理,因為他們最初沒有典型的呼吸道癥狀,因此出現在疾病的后期和較難治愈的階段。這些假設值得在未來的研究中進行仔細研究。”
另外,研究人員提醒稱:“臨床醫生應該認識到,消化系統癥狀(例如腹瀉)可能是COVID-19的表現特征,并且在出現消化系統癥狀的高危患者中,可能需要提早提高懷疑指數,而不是等待呼吸道癥狀發作。”
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診治中,迄今已發現多個“不典型”病例,以消化系統癥狀為首發表現——如輕度納差、乏力、精神差、惡心、嘔吐、腹瀉等是其中的一大類。
參考來源:https://journals.lww.com/ajg/Documents/COVID_Digestive_Symptoms_AJG_Preproof.pdf
https://www.healio.com/gastroenterology/motility/news/online/%7Bbe83bd7b-e901-4f87-85d4-c1ae26ace2ac%7D/diarrhea-may-be-common-symptom-in-patients-with-covid-19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